高考网 > 高考资源 > 天津高考试题 >

天津市南开区2013年一模语文试题答案

2013-04-16 17:17:27
天津市南开区2013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第I卷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口角(jiǎo)    搽粉(chá)    棕榈(lǚ)     力能扛鼎(gāng)
  B.果脯(fǔ)     亘古(gèng)   靡费(mí)    罪行累累(lěi)
  C.囹圄(yǚ)     襁褓(qiǎng)  信笺(jiān)    前倨后恭(jù)
  D.整饬(chì)    咯血(kè)     赍发(jī)     长吁短叹(y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伧    惊蜇    挖墙脚    穷兵黩武
  B.福祉    编纂    水蒸气    变本加厉
  C.熨帖    煤碳    金刚钻    彪柄千秋
  D.蝉联    废弛    哈蜜瓜    顶礼摩拜
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只有实行       ,才能保障人民的一切权利。
  (2)自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都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      ,因为是悲剧结局,故以“长恨"为名。
  (3)伊拉克这个饱经战火的国家,近日来,经常传来恐怖分子制造的    的血腥事件的消息,让世界人民为之担忧。
  A.法治  题材    骇人听闻    B.法治  体裁    耸人听闻
  C.法制  题材    耸人听闻    D.法制  体裁    骇人听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国家级权威出版社,他能够一次推出十卷文集,在全国的作家中,为数寥寥,在我市来说,也属非常难得。
  B.这所学校面积不大,但布局合理,富有古代建筑色的建筑和现代化建筑交织在一起,呈现出独特的校园建筑风貌。
  C.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决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考试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开展教学活动的做法。
  D.《江南Style》之所以病毒般疯狂肆虐着全球听众的耳朵,就是由于其歌词中所表达出的调侃、抱怨,符合互联网的舆论气势,满足网民消遣娱乐的需求造成的。
5.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项脊轩志》——归有光——明代——散文
  B.《漱玉词》——李清照——南宋——词
  C.《日出》——曹禺——现代——戏剧
  D.《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英国——诗歌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灾难新闻摄影与人文关怀
    人类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类与严酷的自然、与人类自身弱点搏斗的历史。社会上发生的种种悲剧,都是人类前进中的艰难的足迹,它是人类发展历史的证明。新闻摄影必须正视这些悲剧事件,用相机记录下来,以不让历史留下空白。灾难新闻摄影的这一历史使命,在中外一些杰出的新闻摄影工作者的实践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被称为“战争摄影的绝唱”的罗伯特卡帕是在越南战场采访时触雷身亡的。他身亡前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是《越南的悲剧》,表现的是越南南旬公墓里,两个妇女埋葬自己家人的情景。他的照片,流露出对恶的憎恨与对苦难的恻隐之心,歌颂了以生命抗击侵略与强暴的人民,这是卡帕追求和平与人道的心声,也是人文关怀精神的流露。
    灾难新闻摄影的价值在于沟通情况、监测环境、组织激励等。灾难新闻摄影的画面固然要真实反映灾难场面及受灾者的困境,但也应有助于恢复、重建被灾害破坏的精神世界,唤起人们的主体意识,重新激发起人的生存意志和抗争勇气,折射出在灾难中闪光、升华的人性。
    在面对灾难场面时,有些新闻摄影者更多的是看到了它背后的轰动效应,以至于不顾灾难生存者其亲友及广大读者的切身感受,而将灾害的血腥、恐怖和悲惨不加选择地展览在受众面前,使受众感到不安、甚至厌恶。例如,有张相片反映的是美国越战期间一位七十三岁的越南老和尚在西贡街头自焚,以抗议政府宗教政策的情景,引起了争议。另一组引起观众反感的照片是关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位财政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开枪自杀的情景。从掏出枪到开枪自杀,整个过程持续了仅二十一秒钟。该录像在电视台播出后,愤怒的家长投诉说,在大人转换频道前孩子们看到了整个自杀过程。
    中国新闻摄影界在这方面同样有成功的例证,也有令人遗憾的败笔。如1999年11月24日山东烟台“大舜号’’海难后、广州某报在11月26日头版头条刊出被冲到海滩上的遇难者尸体,残肢断体,鲜血淋漓,惨不忍睹。显然缺乏对受众人文关怀的精神,或者说丧失了人文关怀。
    西方的摄影记者在面对有些灾难场面时,会发现自己的职业角色与公民道德发生冲突,记者的主要职责是报道新闻,当其他方面、如公民道德与报道新闻的主要职责发生冲突时,他们就面临着一个两难境地。西方记者认为自己不应该卷入他们所报道的新闻事件中去,他们认为记者只不过是中立的旁观者,不应去制止、鼓励或改变某个新闻事实。对此,即使西方公众也迷惑不解,有时甚至义愤不已,因为公众认为记者应先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人,而不是仅用冷冰冰的镜头对着他们,否则,岂不是成了一部摄影机器?哪里还有做人的起码道德?其实,有良知的记者内心深处又何尝不是充满困惑?如1994年度普利策最佳新闻摄影奖获得者,南非记者卡特,因获奖照片引起的舆论压力而自杀身亡,这是灾难背后的灾难?它给灾难新闻摄影记者提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课题,令人深思,亦令人警醒。
    一般的看法是,做新闻重要,但做人更重要。不过问题远非如此简单,如果我们进一步往深处想,我们会发现一些令人迷惑不解之处,就以西贡街头和尚自焚的照片为例,当时摄影记者如果按照一般的道德要求,先救人。那么必将错过最佳拍摄时机,甚至拍不出这种惊心动魄、引起大众关注与思考的照片。要知道,这张照片曾引起巨大反响,使人们关注到西贡政府对宗教的高压政策?促进了问题的解决。从深远的意义上讲,摄影记者这种见死不救的冷酷,如果是为了让问题的严重性曝光,避免类似悲剧大面积地发生。那么,这种冷酷究竟应怎样评价,还值得深入探讨。
    (原文有删改)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