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 高考资源 > 天津高考试题 >

天津市南开区2013年一模语文试题答案(2)

2013-04-16 17:17:27

6.下列关于“灾难新闻摄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灾难新闻摄影具有记录社会上发生的悲剧、人类前进中艰难足迹的历史使命。
  B.灾难新闻摄影画面不但要真实反映灾难场面,而且要能唤起人们的主体意识,折射出在灾难中闪光、升华的人性。
  C.灾难新闻摄影为了达到更好的效应,应该赤裸裸地将灾害展现在受众面前。
  D.灾难新闻摄影往往使记者陷入职业角色和公民道德选择的两难境地。
7.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摄影者在进行灾难摄影时如果过分追求轰动效应必然导致对人文关怀的忽略和放弃。
B.作为记者都不应该卷入其所报道的新闻事件中去,他们只不过是中立的旁观者,不应去制止、鼓励或改变某个新闻事实。
C.《越南的悲剧》从侧面展现了战争的惨烈与残酷,也流露出记者追求和平与人道的人文关怀精神。
  D.从深远意义上来讲,西贡和尚自焚照片的面世曝光了当地政府对宗教的高压政策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类似悲剧大面积发生。
8.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次引述“越南老和尚西贡街头自焚"是为了证明灾难新闻摄影要把握好尺度,要体现人文关怀。
  B.广州某报对山东烟台“大舜号”海难血淋淋的报道,没有顾及受众的感受,是相关记者追求轰动效应想出名所致。
  C.获得1994年度普利策最佳新闻摄影奖的南非记者卡特,是因为自己的选择和做法不被公众理解和接受而自杀身亡的。
  D.新闻记者既是新闻专业工作者,也是社会大众中的普通一员。新闻记者的行为举止,必须符合起码的社会道德规范。    I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l2题。
                                 豫让论    【明】方孝孺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于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炫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有余憾矣。
    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
    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靦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噫!
【注释】
    豫让:春秋战国间人,为晋卿智伯家臣,赵、韩、魏共灭智氏。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后为赵襄子所捕。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伏剑自杀。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垂光百世,照耀简策    策:史籍、典籍。
  B.济国之士              济:帮助,接济。
  C.当伯请地无厌之日      厌:满足。
  D.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    陈:陈述。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C.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D.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1.作者认为士君子应“竭尽智谋,忠告善道",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他这一态度的一句是
  A.销忠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
  B.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C.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
  D.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豫让因为舍身为主报仇而被视为忠义之士,历来为人所颂扬。作者做翻案文章,认为豫让不能帮助智伯弭祸于未然,其行为算不上是忠。
  B.作者列举了段规、任章、郄疵等人的例子,用实例论述了人主既以国士之礼待士人,士人就该为人主“扶危为未乱之先"的道理。
  C.作者认为,真正的忠义应该表现在诱导君主“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必要时以死进谏,促使君主悔悟。
  D.作者只是就豫让之死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评说,而不是全盘否定这个人物。最后一段中,作者又把豫让和那些厚颜无耻之徒进行了比较,说明他们之间有着根本的不同。
第II卷
  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试卷上。
2.本卷共13小题,共114分。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4分)
译文: 
(2)国士之报,曾若是乎?  (2分)
译文:
(3)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2分)
译文: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