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 高考资源 > 湖北高考试题 >

湖北松滋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4)

2015-11-23 18:02:46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入清溪①行山中
〔唐〕李白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合,溪里言弥静。
无事令人幽,停桡②向余景。
【注】①清溪:水名,在今安徽贵池北。②桡(ráo):桨。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析。(4分)
17.诗的颔联在写景上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六、语言表达(13分)
18.填出横线处的诗句(4分)
有个人要设宴招待朋友,可惜搜遍口袋只有8文铜钱,十分尴尬。
老佣人说:“ 容易办成。”便拿6文买了两只鸡蛋,1文买了些韭菜,1文买了豆腐渣。
老佣人端出第一盘菜,是韭菜面上铺两只蛋黄,他说:“这叫做‘两                        ’。”
又端出第二盘菜,韭菜上是一圈蛋白,说:“这叫‘一                        ’。”
第三盘菜是炒豆腐渣,名称叫做:“                         雪。”
第四道菜是清汤上浮动着两个蛋壳,取名为:“                        船。”
老佣人说:“我喜欢杜甫这首诗,所以做的菜肴凑上这四句诗,成其文雅,请不要嘲笑。”主人十分高兴,客人也重重奖赏了他。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视人之国若视其①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
[注]①其:反身代词,指自己。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00字左右。(9分)
答:                                                                   
 
七、作文(60分)
20.阅读以下材料,请按要求作文。(60分)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以上讨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

参考答案
1.B
2.D
3.A
4.C
5.C
6.B
7.A
8.C
6.略
7.B.无中生有。文中没有提到“加快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融合的脚步”的问题。 C.
偷换概念。“汉字在表情达意还是承载信息、字义储存的容量上,都大大优于西方其它文字”,
这并非是汉字难学的原因。   D.否定变肯定。“民族文化的轻视加之英语的强势入侵”错
误,原文第三段“眼下不是英语的强势入侵,而是我们的文化传承者面对入侵自动解除了自
8.强加因果。“我们要保卫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是因为“英汉文字混杂”。
 
9.用“仙”和“泉”烘托出了韩愈在潮州人民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1分)为下文写韩愈的丰功伟绩以及表达对他的赞颂作铺垫。(2分,写出铺垫给1分)
10.写被贬官者大多心灰意冷、悲悯自怜,(1分)反衬出韩愈被贬官时的与众不同,以百姓为重的高尚情怀。(2分,写出反衬给1分)
11.共4个要点,每点1分。①诗文磅礴隽永。(1分)②宣扬正统儒理,主张孔孟之道。(1分)③为潮州人民驱除鳄鱼、兴修水利。(1分)④为潮州百姓扫除贩卖人口的恶习,解放奴隶。(1分)
12.用大量的碑文和当地文联友人对他的评价烘托出韩愈在历史上的影响与地位,(2分)表达人们对韩愈的无比敬仰和崇敬之情。(2分)
13.文章最后一句再一次对韩愈敢作敢为、以百姓为重的精神进行肯定和褒扬;(2分)呼吁当今文人要敢于发表正确的言论,敢于替百姓说话,做一个具有精神风骨的人;(2分)呼吁当今为官者要视百姓为父母,荣辱不惊,以韩愈为榜样,身体力行为百姓做事。(2分)
14小题1 C
小题2 B
小题3 D
小题4 D
小题5  (1)鲜于侁推究灾变形成的原因,又分条陈述当世的失误有四个方面,他的话恳切符合实际。 (3分,一句1分,注意“推”“条”“恳”的翻译。)
    (2)万年县令不能胜任职责,拘押的囚犯积压过百,官府让(鲜于侁)前去处理,几天之后,
使监狱一空。(4分,一句1分,注意“任”“系”“空”和省略句式的翻译。)
    (3)怎样才能得到一百个像鲜于侁这样的人,分布在天下呢?(3分,注意“安”“辈”“布”的翻译。)
参考译文:
鲜于侁字子骏,阆州人。性情庄重,刻苦学习,考中进士。庆历年间,天下大旱,皇上下诏征求直言。鲜于侁推究灾变形成的原因,又分条陈述当世的失误有四个方面,他的话恳切符合实际。唐介和他是同乡,在上级官吏前称赞他,接连上书推荐他。调任黟县令,奸民汪氏富有而狠毒,横行乡里,因事犯法,官吏们都来拜见说:“汪氏家族败坏了不少前任的县令,现在不放了他,会给以后留下祸患。”鲜于侁发怒,立刻杖打他,恶人都隐没了踪迹。
    后任绵州通判。绵州在蜀州的左边,官吏因袭旧风贪污成风,甚至要士卒供给他们木炭、草豆,卖水果蔬菜多收取余利。鲜于侁一切都不拿取,知州以下的官吏都效法。万年县令不能胜任职责,拘押的囚犯积压过百,官府让他前去处理,几天之后,使监狱一空。任利州路转运判官。“助役法”实行,下诏各路分别定出助役缗钱数额。利州转运使李瑜定了四十万。鲜于侁争论说:“利州百姓贫困土地贫瘠,有这一半就行了。”李瑜不听。当时各路所确定的役钱都没有完成,神宗肯定鲜于侁的意见,告诉司农曾布让他颁布下去作为标准。因此贬黜李瑜,提升鲜于侁任副使。所属百姓不要青苗钱,王安石派官吏查访处理,并且责问鲜于侁不发青苗钱的缘故。鲜于侁说:“青苗法规定,愿意借的就借,百姓不愿借,怎能强迫!”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