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 高考资源 > 浙江高考试题 >

2015浙江建人高复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4)

2015-01-02 21:42:50


(3)想当年: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背负青天,             ,              。(《庄子·逍遥游》)
(5)闾阎扑地,            ;舸舰迷津,              。(王勃《滕王阁序》)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曾有许多人向一个从偏远大山走出的青年才俊讨教成功的经验,这位年轻人总是会说起自己的母亲。尽管生活贫困,他的母亲也总是把家里家外收拾得干干净净,从不允许孩子乱扔乱放自己的东西。母亲经常对他说:“生活可以简陋,但却不可以粗糙。”这位年轻人说,母亲的话让他受益匪浅。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1.C(A 项,“哈达”“哈”,应读hǎ;B项,“身陷囹圄”的“圄”应读yǔ;D“筵席”的“筵”应读yán。所以选C。)
2.答案:D(A生杀与夺----生杀予夺  B内含----内涵 C 张显----彰显)
3.D原指战争中斩首与俘获,现指竞赛中在奖牌、进球等方面的收获。(A. 登高自卑: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一步步前进。此处望文生义。B. 剖腹藏珠:剖开肚子藏珍珠,比喻为物伤身,轻重倒置。C.应改为“截至”)
4.C (A项,语序不当,“评价,浏览,分享”——先浏览,再评价,最后分享;B中“服务”后面应该加“目标”;D中“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与“是……结果”不搭配。)
5.D
6.示例:(1)颜色能让人产生重量感;人们对上浅下深习以为常,反之则感觉不快;(2)美的形体含有一个原则:平衡或匀称。(答对任意两条均可,每条2分)
7.B版本更佳。理由:两句话都是威胁的语言(指持刀行凶),但B版本的颠倒更能显示醉人的酒态。(可以单论,也可以比较着分析;大意对即可)
8.A( “文理能通、修饰能工”不是写诗的最高境界。解答此类题时要逐项与原文比较,比较时一定要细致。)
9.D(诗人的智慧是以“不说出”的象代替“说不出”的意,以象尽意。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语境,仔细比较、分析。)
10.(3分)首先是诗人的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邂逅灵感爆发, “有”了心上的诗。其次,诗人要从“忘言”走向“寻言”,要对诗反复推敲、苦苦锤炼,使作品达到无语言、无痕迹的天然境界。(意思对即可)
(抓住第2段“一个偶然的契机,诗人就“感物而动”,诗人的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邂逅了,灵感爆发。于是诗人“有”了心上的诗”与第4段“诗美体验是‘忘言’的。既然是诗人,就得从‘忘言’走向‘寻言’”这两个关键句理解融合即可。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语境,然后再筛选、整合重要信息。)
11.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②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结构,文章主要从“浪漫”和“颓废”两方面展开。③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展示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
12.(1)①批判家是尊重事实的,事实是残酷的,我像字一样被“删掉”,巧用比喻,表明远离故乡的我被故乡抛弃,被现实阻隔,不可能再会故乡。②修辞学家是浪漫的,是感性的,是满怀着热情和憧憬的,于是在美妙的梦幻中,我又能回到故乡,心灵得到慰藉。修辞学家的“放”体现了乡愁的“浪漫性”。
(2)①生命之旅太匆匆,没有留下多少人生印记可供追忆。② “落地”寓意“回乡”,想打个滚都不可以,寓意“回乡不得”的苦涩无奈。“空气会把我浮起”寓意终生漂泊的命运。
13.第一问:①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②某些段落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不同人称的相互交叉。第二问:①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情感的表达;②采用第一人称,会使小说叙述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作品与读者的距离;③采用第二人称“你”,会让读者无法控制地融入文章中去,有一种无法回避的直面感,如临其境的现场感,也很容易激发写作者的倾诉欲。
14.①以“高楼”隐喻故乡,当年初闻故事时向往故事中的高楼,年迈的“我”意识到高楼不在远方,就是故乡。②通过“夸耀高楼”的方式表达对故乡的浓重爱意。③以“从高楼坠落”的过程比喻“短促的人生”,引发作者对人生意义的追寻和反思,进而深化文章主旨。
15.这是开放性的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一:题目为“脚印”好。①文章从“拾脚印”的传说引入对乡愁种种思考,这是行文的出发点。②“拾脚印”具有象征意蕴,寄寓着思乡的强烈情感。③“乡愁”太直露,且普通,“脚印”比“乡愁”更含蓄,易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案示例二:题目为“乡愁”好。①“乡愁”能够概括文章的中心,体现文章的主旨,清晰明了。②全文并不是单围绕“脚印”展开的,以“脚印”为题有失偏颇,容易误导读者对文章整体的把握理解。③“乡愁”能更快地调动读者的阅读情绪,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16.D(宽恕)
17.C(A项,是、正是/只、仅仅; B项,因为/把;C项,都是助词,表原因;D项,如/你)
18.A(错在“连烹调用的油脂、淀粉之类的东西都没了” A项,“家里被烧得干干净净,连油和面都没得吃了”是作者的猜测,原文中有“果”“或”的表述。所以选A。)
19.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可断可不断。)
20.(1)您殷勤奉养父母,从早到晚都很快乐,只希望过恬静舒适、平安无事的日子。
(2)但我有时在同事中称赞您几句,还是有相视而暗暗讥笑我的人。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奉养”、“望”、宾语前置;“称道”“行列”“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1歌者或李龟年     不胜今昔或昔盛今衰,世境离乱(每空1分)
22杜诗:(1)对比,本诗以开元鼎盛时期“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美好回忆,与“落花时节”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眼前的凋零与衰颓,寄寓了诗人对世运衰颓、社会动乱和自己衰病漂泊的无限感慨。(2)反衬,“江南好风景”又成了重逢的老歌者与老诗人颠沛流离、身世沉沦和乱离时世的反衬,更突出了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境遇的不幸。戴诗:(1)衬托(乐景衬哀情),本诗选取“牡丹”“红豆”和“檀板”“朱丝”“锦色笺”几个艳丽的意象,重彩点染出一幅鲜活艳丽之景,与嵌在其中的“头白”的歌者形成极大的反差。衬出歌者身世之可悲,境遇之可哀;诗人哀人自哀,对故国沦亡之无限悲慨也便和盘托出了。(2)借代,用“李龟年”代指李龟年那样名震天下的歌者。(评分标准:答出一种表现手法得1分,能结合诗句分析再得1分;两首诗中能各答出一种手法并分析得当的即得满分)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