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 高考资源 > 四川高考试题 >

2015年四川高考历史试题答案【文综】

2015-06-09 08:00:50

2015年四川高考历史试题答案【文综】

2015年四川高考文章历史(参考版)

【推荐】:2015四川高考文综试题【第一时间更新!请收藏!】
【推荐】:2015四川高考文综答案【第一时间更新!请收藏!】
【推荐】:四川高考试题网www.gaokw.com/ziyuan/sichuan/


相关推荐

2015年四川高考试题及答案【各科汇总】
四川高考历年试题及答案
全国高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1. 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倾向的是( )
  A克己复礼 B礼法兼用 C 民贵君轻 D 选贤举能
  【答案】B
  【解析】只有B项符合题干“思想领域出现融合”要求。
  2、“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隶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答案】C
2015年四川高考历史试题答案【文综】

  3、“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
  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
  ②对仗工稳,句式整齐,适于言志和述怀
  ③能和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
  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②明显错误。只有C项符合宋词史实
  4.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物者,殆鲜有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 )
  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 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
  C.立宪思想思想传播的困境 D.洋务人才的匮乏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内容的核心意思,即体现D项“洋务人才的匮乏”
  5.图1 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的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 )
  
2015年四川高考历史试题答案【文综】2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辛丑条约》签订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中美国国旗,即知道这次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即D项正确。
  6.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 )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
  【答案】B 
2015年四川高考历史试题答案【文综】3

  7.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明确了“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政策。该政策( )
  ①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 ②消除了列强经济压迫
  ③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 ④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②消除④遏制,均不符合史实。即可知A项正确。
  8.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面当时( )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倾束缚亟待提高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核心意思,即可知B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史实。
  9.《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B.它限制了贵族的权力
  C.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 D.它不属于罗马公民法
  【答案】D
  【解析】根据史实,即可直接判断得出D不正确。ABC均符合《十二铜表法》时期史实。

  10、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答案】D
  【解析】根据史实, AB不相关;C项“经济发展”外延过大,“对立”也不准确。D项客观,正确。
  11.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居美国,放弃愿意为他提供避难所的欧洲国家。悉知该消息时,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评价道:“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在此,朗之万( )
  A.谴责纳粹德国迫害犹太科学家 B.担心欧洲大陆的战争威胁日益临近
  C.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 D.觉察到科学家全球流动为大势所趋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