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 高考资源 > 北京高考试题 >

2016北京3月综合能力测试(二)语文试题及答案(6)

2016-03-27 21:25:36


  正因为这首诗是“寄人”的。前两句写入梦之由与梦中所见之景,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思忆之深;后两句写出多情的明月依旧照人,那就更是对这位女子的鱼沉雁杳,有点埋怨了。“花”固然已经落了,然而,春庭的明月还是多情的,诗人言外之意,还是希望彼此一通音问的。
  这首诗创造的艺术形象,鲜明准确,而又含蓄深厚。诗人善于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深沉曲折的思相感情,运用得十分成功。他只写小廊曲阑、庭前花月,不需要更多语言,却比作者自己直接诉说心头的千言万语更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现在就怕人谈边塞的事,暂且教儿女们诵读《花间集》吧。只是感叹自己壮年是就不如人,何况现在呢!
"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这两句表面上是说诗人已作终老之想,无意复问边事,而用描写美女与爱情的《花间集》来教导儿女。现在不但诗人自己不谈"平戎",而且唯恐客人谈及。这里着意写诗人过去遭遇留下的伤痛,是抱负难展的愤激之辞!"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结语用春秋时郑大夫烛之武语。《左传》僖公三十年载:烛之武对郑文公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这里意为虽有"从戎之兴",无奈力不从心。表面上怨叹流年,实际上是感叹壮志未酬,不能一展抱负,用的是曲笔。
 
吴激的这首词,通篇借用唐人诗句借景抒情,笔姿盘旋空灵、唱叹有情。当然也必须有一两句实写,才不致使人感到扑朔迷离。因此,过片几句推出前面对暗示的”商女“形象:“仙肌胜雪,宫髻堆鸦。”这两句描写不只是单纯写这位歌姬之美貌,而是从她的容颜梳妆,勾起了词人对北宋故国旧事的回忆和怀念。所以词人抚今追昔,而有“恍然一梦”之感。
  昔日皇家女子,今朝却是市井歌妓,这个反差太强烈了,不禁又触发了词人故国之身悲,身世之同感。吴激想自己如今羁身北国,“十年风雪老穷边”(刘迎《题吴激诗集后》),自己和这位歌女不也“同是天涯沦落人”么?这自然使他想起当年白居易于浔阳江头夜遇琵琶女的情景,想起白居易的悲叹:“同是天涯论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吴激在《人月圆》的结尾三句融合白居易的诗意境,借意抒怀,把自己和这位歌姬,比作白居易之于琵琶女了。
  北宋中叶以后,填词渐趋工巧,隐括前人诗句填词蔚为风气。贺铸、周邦彦、陆游、吴文英等人都擅长此道。而其中吴激这首词将古人诗句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如自其口出,能以人巧与天工相吻合,不愧是一首成功的“隐括体”。
 
国仇还没报,壮士已衰老;匣中宝剑耐不了寂寞,半夜里发出阵阵吟啸。什么时候在三更大雪中收复了飞狐城,凯旋归来,与将士宴会欢笑!
文学赏析
诗用浪漫手法开始,前四句谈自己生平的抱负:或者做个安期生那样的神仙,游戏人生;要么做个李西平那样的名将,杀敌立功。这四句写得气势很雄壮,与李白《将进酒》等古风一样,给人以一种强烈的激励,使人进入振奋的状态。就表达上来说,前者又只是后者的陪衬,做神仙是幻想,做名将才是诗人努力想实现的方向。同时,用李西平事又十分贴切当时时局,陆游正是想要同李西平扫平逆贼、收复旧京长安一样扫平金虏、收复旧都汴京。
然而,现实是残酷无情的,愿望是那么地虚无缥缈。诗人回到了现实,便把前四句放出的狂澜一下子倒挽回来,进而感叹自己,年龄老大,功业无成,只能闲居在僧寮,无聊地躺着,默送着夕阳西下。他想着,像自己这样的战士,就不能只作个诗人,发出凄苦的吟声,这决不是自己所愿意的,于是诗在沉重的压抑中再度放开,故作豪语,先写自己放浪于酒,意气奋发,从而在吐露心中郁结的烦闷时,又表现自己的豪情、对未来的向往,这就是收复失地,饮酒庆功。末两句结得很自然,既承上饮酒而来,又与起首要做李西平遥遥呼应。
后人评放翁诗十九都是从军之作,这首诗虽然是闲居遣怀,主题仍与从军诗保持了一致。诗的格调雄放豪轶,悲中带壮,既有不满与牢骚,又充满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无论是醉歌作达还是自我排遣,都紧密围绕对国事的关心与对未来的信心,所以很有鼓舞力。
16.(4分)
答案示例一:应为敌人已被消灭。作者的意思是在外带兵的将领有谁呢?能够击败敌军。表现出对良将的思慕,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答案示例二:应是我军已被敌人打败。作者写在外统兵的将领能有谁呢?回忆以往,我军被敌人打败,表现出对以往作战不利的惨痛回忆,更表现出对良将的渴望与期盼。
17.(4分)
答案示例一:“塞马晨嘶,胡笳夕引”写出边塞军情紧张,敌人兵临城下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场景,暗示作者此时面对紧张局势内心的焦急,与下文“赢得头如雪”的无奈形成了对比。
答案示例二:“拜将台欹,怀贤阁杳”写出了古迹毁塌湮没,勾勒出一幅苍凉的景色。暗指英雄人物及他们的豪情业绩一去不复返,表达作者对英雄人物的追思和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之情。
18.(4分)①念奴娇②镜中衰鬓已先斑③廉颇老矣④尚能饭否
四、共6小题,共24分
19.(2分)B
20.(3分)D
21.(3分)B(文中已经说到对生命超功利的思考)
22.(4分)答案要点:(1)天气和暖,景色怡人,朋友相聚;
(2)政治上相对清明,文人得以自由抒怀;
(3)王羲之官场失意,对生命有了更深到的感怀;
(4)中国文人独有的,对生与死的关照。
(答出1点,得1分)
23.(6分)
答案示例:王羲之用《兰亭集序》表达出自己对生死的深刻认识,他的思考引发了后人对人生的思考。后人在此基础上融入了个人感受和时代审美,使这种思考延续、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兰亭集序》的传承过程其实是中国文化不断成长、蜕变、新陈代谢的缩影。
24.(6分)
结合某位文学家(课内外均诃)的思想、作品内涵,阐述其在后世的影响力,言之成理即可。
五、共2小题,共60分
(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读诗读到杜甫,才知道他是个集前代优秀文化之大成的诗人。最初在唐尧、虞舜的时代,君臣互相作诗,连续唱和,在这之后,诗人相继进行创作。经历了夏、殷、周一千多年,孔子编辑整合选择提炼,选用了其中对改变教化最有好处的三百篇,其他的诗就失传了。楚地的诗人进行创作并且幽怨悲愤的情绪繁盛,可是这些诗(创作的时间)距离《诗经》的时代接近,还是可以互相比较的。秦、汉已经消亡了,搜集诗歌的官职已经废除,天下怪异的民间歌咏、颂扬讽谏的辞章、有乐曲节拍欢快娱乐的歌词,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作出来。等到汉武帝写出《柏梁台诗》,七言的体裁就具备了。苏武、李陵这类人,特别擅长创作五言诗,虽然句读和音韵格律各不相同,内容上也是健康的和淫靡的东西互相掺杂,但词意简练深远,介绍事物表达感情,如果不是有目的地创作,那么诗文就不随意写出来。建安以后的时期,天下的文人遭遇战乱。曹操父子在征战的间隙写文章,常常是拿着武器横赋诗,所以他们或刚健雄壮或低沉高昂或忧怨哀伤或悲痛离别的诗作,在古人中是非常特别的。晋代的诗歌,这样的风采气概还有所保存。刘宋和萧齐之间,教化失去了根基,文人以怠慢、和顺、散漫拖沓作为时尚,文章以词采华丽、放浪旷达、精致清灵为好,那些吟咏书写个人性情,流连忘返于山水的文章,意义、格调、气概没有可采用的地方。(文章)衰落到了梁、陈时代,过分华丽过分刻意修饰、轻浮取巧细小琐碎的词句大量使用,又是宋、齐都不采用的。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