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 高考资源 > 北京高考试题 >

2016北京3月综合能力测试(二)语文试题及答案(4)

2016-03-27 21:25:36


12. 由此我产生了一个奇特的想象——有无数个王羲之坐在流杯亭里,王羲之的身前、身后、身左、身右,都是王羲之。酒杯也从一个王羲之的手中,辗转到另一个王羲之的手中。上一个王羲之把酒杯递给了下一个王羲之,也把毛笔,传递给下一个王羲之。这不是醉话,也不是幻觉,既然《兰亭序》可以被复制,王羲之为何不能被复制?王羲之身后那些接踵而来的临摹者,难道不是死而复生的王羲之?大大小小的王羲之、长相不同的王羲之、来路各异的王羲之,就这样在时间深处丁   ,摩肩接踵。很多年后,我来到会稽山阴之兰亭,迎风坐在那里,一扭身,就看见了王羲之,他笑着,把一支笔递过来。这篇文章,就是用这支笔写成的。
(取材于作者同名文章,有删改)
19. 文中第①段提到的“修禊”是古代一种消灾祈福仪式,后来演变成中国古代诗人雅聚的经典范式。下列关于“修禊”举办的时间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二月二日       B.三月三日      C.五月五日      D.七月七日
20. 在文中甲、乙、丙、丁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蹴而就   惊世骇俗   前仆后继   济济一堂
B.一挥而就   骇人听闻   前赴后继   人才济济
C.一气呵成   耸人听闻   前仆后继   人才济济
D.一气呵成   惊世骇俗   前赴后继   济济一堂
21. 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政治影响,“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写作诗文,难免委婉曲折,难有东晋人那样的自由畅快。
B.王羲之的沉默,是对景色的陶醉,也是对生命的悲观感受,更有对入世生活难以释怀的久久思考。
C.后世书法者对于《兰亭集序》的临摹,既是传承了经典,也把个人风格与时代的特点镌刻于摹本之上。
D.《千字文》使得王羲之的字,以又一种形式影响着中国文化,这也是《兰亭集序》成为一个艺术体系的明证。
22.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促使王羲之创作出《兰亭集序》的因素有哪些。(4分)
23. 请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⑧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像一个人一样,经历着成长,蜕变,新陈代谢的过程”。(5分)
24. 文化传承的漫长历程中,还有许多文学家像王羲之一样“在以后的朝代里,不断地复活”。请试举一例,并结合其作品加以分析。

五、本大题共两小题,共60分。
25.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它与北京大学一起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下图是商务印书馆的标志图案,请用文字说明图标的内容。
②近期,央视推出一则公益广告,片中给出了一个计算“公式”:(每年回家天数—睡觉、应酬时间)×30年=?假定在异地工作的人每年有5天探亲假,按公式计算,30年间,陪伴父母的天数约为30天。请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想法。
③请以“写”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26.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近年来,网络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网络对生活的影响。网络猛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请以“我生活在网络世界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通过一个故事,讲述网络给你带来的改变。
 
②在文章《永和九年那场醉》中,作者认为,后人临摹《兰亭集序》“ ……并非机械的重复,而是在复制中,渗透进自己的风格和时代的审美趣味”,如今,多种多样的复制方式已大大超越了古人的抄写临摹,在获得便捷高效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失去了什么呢?请围绕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2015-2016学年北京卷高三年级综合能力测试(二)
语文参考答案
一、共8小题,共26分。
1.(2分)C
2.(3分)C(选D得2分,选B得1分)
3.(3分)D
4.(3分)D
5.(2分)B
6.(3分)A
7.(3分)B
8.(6分)(1)继续引进吸收外国先进技术;(2)自主创新;(3)积极开拓市场;(4)利用互联网年(5)为消费者着想;(6)掌握核心技术;(7)以质取胜;(8)打造品牌;(9)不能急功近利。(任答其中6点即可,1点1分。)
二、共5小题,共22分。
9.(3分)C(贵:形容词用作动词,推崇)
10.(3分)D(应为“…… 抒写闲情逸致辞采却又不够华美”)
11.(3分)B(作者没有全部否定,从下文可以看出。)
12.(8分)
答案要点:(1)古今各种诗体都能掌握;
(2)兼具所有诗人的长处;(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3)主题思想可贵,有教化的作用;(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
(4)在声韵、格律、创作技巧方面达到的成就极高。(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
(每点2分,用原文作答给1分)
13.(5分)①丘峦崩摧 ②洞天石扉③青冥浩荡不见底④万里悲秋常作客⑤隔叶黄鹂空好音(每空1分,错1字扣1分)
三、共5小题。共19分。
诗歌赏析:
1140年(宋高宗绍兴十年),胡世将任川陕宣抚副使,与吴积极抗金,刘琦、岳飞、韩世忠等也在中原重击金兵,抗金形势大好。但不久,朝廷任用秦桧,力主和议,罢斥一批抗战人士,把淮河至大散关以北土地拱手让给敌人,本词作于同年秋季。作者痛感朝廷失计、和议误国,满腔愤懑,发之于词。上片以眼看神州沦丧哪有范仲淹、韩琦式的英雄人物来保卫河山起句,极度愤慨溢于言词。“北望”二句,北望长安不见,意为中原已沦丧,连函谷关以西的大半土地也失陷了,语含讥讽,情极沉痛。“晨嘶”二句,写自己清晨骑马出营,傍晚伴着胡笳宿营,因为订了和议,结果任凭岁月流逝,闲白了头发,却不见抗战杀敌。“三秦”二句,宕开一笔,回顾历史。收复陕西,在历史上有过,那是汉初三杰的故事。言下之意,今天仍可以收复失地,关键在于实行抗战政策和任用贤才。
下片紧承上片写不能收复失地的原因。“试看”二句,关中形势险要可以坚守,但朝廷在千里之外,又力主和议,不肯发兵。这里,他把矛头直接对准秦桧一帮卖国贼,进行谴责。愤怒地揭发了投降派的罪行。“阃外”二句,回顾1130年(高宗建炎四年)张浚合五路兵马与金兀术战于富平(甘肃灵武),诸军皆败之事,但今天人们忘记耻辱,又谈和议。“拜将”三句,“台”,“阁杳”,写这几处历史文物被破坏和被遗忘,表现了当时人们不重人才和糟蹋人才。能守而不守,忘记耻辱,糟蹋人才而侈谈和议,这些现实都促使充满爱国激情的作者激愤难当,但又无可奈何,他只有仰天长叹。最后以“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作结。全词充满政治色彩,论事透彻,用典恰当;感情饱满,激昂慷慨;风格沉郁悲壮,洒脱豪放。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