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 专业选择 > 专业介绍 >

中国政法大学2018年招生专业介绍(2)

2018-06-26 15:09:30


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以法学为优势和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法学专业是学校的主要专业,该专业招生人数占招生总数的60%左右。考生被我校法学专业录取后将随机分至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学习,适用同一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法律职业人才。学生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基础;具有较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能够系统地掌握法学知识和法律规定,了解国内外法学理论发展及国内立法信息,并能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书刊;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较强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能较熟练地应用有关法律知识和法律规定办理各类法律事务,解决各类法律纠纷,并具有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民法学原理、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经济法总论、商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学概论、知识产权法等18门专业必修课程,16门研讨课程、19门案例研习课程、15门实务课程、5门法律诊所课程以及100多门其他法学课程。
就业方向:法学专业学生毕业后,适合从事审判、检察、司法行政、律师、公安等实际工作,也可从事立法、法学教育、法学研究以及行政管理和公司、企业的法律顾问等工作。
【法学(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专业】
2008 年,教育部批准中国政法大学进行法学教育模式改革试点,实施“六年制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0 年,以“六年制法学人才培养模式”为基准模式的“高级法律职业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被确定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2012年,“六年制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被批准为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类型为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旨在培养高级法律职业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级法律职业人才。学生应具备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过硬的法律实务能力、宽泛的职业适应能力、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合格的职业伦理。“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实行对本科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六年两阶段贯通培养模式,将基础学习阶段与应用学习阶段有机结合,突出了对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的训练。
主要课程:基础学习阶段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包括法理学、宪法学、法律职业行为规则与法律职业伦理、中国法制史、民法学原理、刑法学、商法、知识产权法、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经济法总论、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证据法学等20门专业理论课程,以及借鉴国外著名大学开展案例教学的成功经验开设的5门案例研习课程。另外还开设8门研讨课程、5门法律诊所课程以及百余门其他专业选修课程。应用学习阶段主要课程包括5门专题研讨课与法学论文写作课等。
就业方向:法学专业学生毕业后,适合从事审判、检察、司法行政、律师、公安等实际工作,也可从事立法、法学教育、法学研究以及行政管理和公司、企业的法律顾问等工作。
【法学(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专业】
2012年,教育部批准我校成为全国首批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3年,我校开办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已形成专业课程体系完善、国际化培养特色鲜明的涉外法学人才培养框架。本专业配备校内最具实力的法学教育师资队伍,部分学生采取双外语教学,同时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联合培养,力求打造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涉外法律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国际化的全球治理法律人才。通过特色鲜明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经过4年左右的系统学习,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法律理论基础和突出的外语能力,既谙熟我国法律,又通晓国际规则,并适应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需要,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和全球治理,维护国家利益。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民法学原理、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经济法总论、商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学概论、知识产权法等专业必修课程,研讨课程、案例研习课程、实务课程、法律诊所课程以及国际法、比较法和外国法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强化英语语言类课程和双语及全英文法学专业课程。强化国际化学习,支持符合条件的学生赴国外著名院校交流学习、参与国际学科竞赛、赴国际机构或者国际组织以及涉外机构进行专业实习等。
就业方向:国际组织、国际司法机关、外国和涉外律师事务所、跨国公司、国内司法机关、政府机关以及其他涉外机构。
【社会学专业】
社会学专业创办于2001年,2009年被教育部和财政部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7年1月,在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推出的全国86所大学社会学本科专业排行榜中,名列第七名,并于同一年入选“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
培养目标: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原则,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学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通晓社会调查研究的各种方法,熟悉社会学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具有较强的从事社会调查研究和社会管理的能力。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国外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中国社会、中国社会思想史、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学、社会人类学、经济社会学、社会统计学、农村社会学、社会保障学等必修课程,以及中国社会学史、西方社会思想史、统计软件应用、普通心理学、政治社会学、历史社会学、人口社会学、家庭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劳动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社会分层与流动、定性研究方法、社会学理论研讨课、中国社会研讨课、法律与社会研讨课和专业外语等选修课程。
就业方向:能够在党政机关、教育与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社会管理与服务、社会调查与研究、市场调查与分析、政策研究与评估等工作。
【社会工作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是2006年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大力发展的朝阳专业,被列入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的六类重点人才建设之内。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要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我校社会工作专业依托社会学院的社会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基础学科,享有我校的法学学科资源,和美国杜兰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建立交流协议,保证我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既有足够的理论深度和广度,又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独特的专业交叉优势。
培养目标: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宽厚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社会工作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社工价值和职业伦理的判断能力,掌握社会工作的通用工作技巧。通过实践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我们本着“少而精”的培养方针,着力打造社会工作专业精品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高等数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导论、人类成长和社会环境、社会调查方法、质性研究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社会政策概论、社会福利思想、社会政策分析、中国社会、转型经济、社会问题分析、劳工问题、性别问题、老年问题、儿童社会工作、劳工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司法社会工作、灵性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实务能力、整合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伦理等课程。
就业方向: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将在社会行政部门、社会服务系统、社区治理系统、司法矫正系统、工青妇群团组织、弱势人群维权组织、非营利组织、公益慈善等领域从事社会问题分析、政策倡导、项目策划、项目管理、社会行政、社会服务、社会行动等工作。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