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 高考资源 > 浙江高考试题 >

2015浙江重点中学协作体第二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4)

2015-01-11 21:44:48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                 。(孟子《寡人之于
       国也》)
  (2)                 ,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王勃《滕
       王阁序》)
  (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孟
       子《寡人之于国也》)
  (4)                ,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
       白《蜀道难》)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
       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四、作文:共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水从高原流下,自西向东。渤海口有一条鱼逆流而上,它越过浅滩,冲过急流,穿过湖泊中层层的渔网,躲过无数水鸟的追逐,飞上湍急的壶口瀑布,越过山涧,挤过石罅,终于游上高原。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就被冻成了冰。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发现它还保持着游的姿态。一位年轻人感叹说:“这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流而上,冲破重重阻碍,终于到达了自己的目的地,虽死无憾。”一位老者叹息说:“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然而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目标,它极端逆向地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浙江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5届第二次适应性测试
               语文试题答案             2015.01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A    2.C      3.B    4.D    5.B
6.在牧场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骑着枣红马的青年,他穿着蓝色蒙古袍,腰间系着豆绿腰带,身上背着红十字药箱。(5分,不是单句不得分;是单句2分,意思无遗漏2分,语序1分。)
7.一种恰当、适中的(1分)处世方式(1分)或工作状态(1分)。(每点1分,连贯1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8.C      9.C
10.参考答案:①徐悲鸿等艺术家都具有深厚的传统绘画功底,说明已充分体认了传统。    ②他们在创作中融入多种技法,振兴了国画(使传统被激发活力后,留存了下来),说明原创性的作品能够重新塑造艺术传统的形态。③这些艺术家独开新风,自成一家,说明他们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经过时间的检验,形成了新传统、新开端。(意思对即可。共3分,答对一点得1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11.“惧怕”指北方人对南方湿漉漉生活环境的不适应。(1分)作用:欲扬先抑,与后
文作者对姑苏之水的赞美形成反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
12.① 承载和滋润了苏州的葱茏和繁盛;② 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③ 浸润
出姑苏人温柔、脱俗的气质;④ 带来了 姑苏人灿烂与张扬、执倔刚韧的的精神世界;⑤ 造化出了评弹昆曲、文人墨客等灿烂的吴文化、吴文明(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共4分)
13.(1)运用比喻,(1分)形象生动,暗示苏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1
分)(2)运用比喻(借喻)(1分),具体可见,说明姑苏水具有两种鲜明特点:“碧螺春”喻指姑苏水的温柔,“三白酒”喻指姑苏水的执倔与刚韧(1分)。
14.①欲扬先抑。文章歌颂姑苏水、姑苏人和姑苏文化,是扬,但在开头却说对江南水
有些惧怕,是抑,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对比。开头将南北不同的秋景对比,突出姑苏的妩媚。③拟人。文章赋予姑苏水人的气质和精神,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④借物抒情。借水赞美姑苏人及其创造的文化。(答对3点即可得4分)
15.答案:同意这种说法,(1分)一个地方的地理条件和地理环境,不仅为当地人提
供了所需的生存条件,而且也滋养出人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情趣,并且孕育着本地人的体形、心理、性格、气质和精神,以及特定的生活、思维和行为方式,乃至于社会的风气、民俗和习惯。譬如:外形上,北方人身材高大,身体壮实;南方人身材矮小,身体瘦小;饮食上,北方人以面食和肉类为主,口味重,南方人以米和薯类为主,口味淡;性格上,北方人爽朗耿直,爱憎分明,南方人则比较含蓄委婉;……生活方式、文化喜好……等等(2分)(道理说明和举例各2分,言之成理即可)
三、古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16.D      17.D        18.C
19.师其言/想见其为人/庶几复见如公者/治新寝于黄堂之北/易其弊陋/重门洞开/尽城之 
    南北/相望如引绳/名之曰盖公堂(3分)
    20.(见“参考译文”)
       ①“谢” 译为“拒绝、推脱”1分,“嗜” 译为“爱好、特别喜欢”1分,大意1分)  ②“安” 译为“怎么、哪里”1分,“足以” 译为“可以、能够”1分,前后两句大意各1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
    21.运用了今昔盛衰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简要说明”要点。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着写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 旧”“荒”对比,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对照,增强了诗作的表现力,写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词,精炼而又自然。(3分)
22.分析要点:① 感慨人事沧桑巨变,盛衰兴废无常。② 寄予“逸豫而亡身”的主题,讽喻统治者不可骄纵、逸乐。分析要结合诗句具体展开。(意思对即可)(4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23.例如:较之黯淡苍白的残阳,光芒万丈的太阳能够与山海、黄河等壮丽的意象相谐调,更好地表现诗中乐观向上的精神。(2分)
    24.例如:一般以为这两句诗意境苍凉,是说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新的解释则表明正因是黄昏,才有此美景,情感积极乐观。(3分)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