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 高考资源 > 四川高考试题 >

2014四川雅安中学3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4)

2014-04-03 22:49:48


对于网络用语出现在中小学生作文中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语言准确、流畅,100字左右。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都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对朋友说,“我这一生都在关上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了后面,不管是美好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才可以重新开始。”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雅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下期3月试题
语  文  试  题
一、(12分)
1.C()
2.B(A.遗——贻C.驶——使 D.牒——碟)
3.C.(C.坐冷板凳:比喻因不受重视而担任清闲的职务;比喻长期受冷遇;比喻长期做清苦寂寞的工作。A.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对象有误。B.心劳日拙:费尽心机,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处境越越糟。褒贬色彩有误。D.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望文生义。)
4.A ( B搭配不当,“功能和作用”改为“特点”;C句式杂糅,删去“只属于”或“才会有”; D成分残缺,在“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前加“这些现象”。)
二、(9分)
5.B  B项依据原文缺少前提条件限定“照中国的传统”。以偏概全。
6.C C项因果倒置,依据原文第五段可知。
7.D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但并不意味着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原文也无此表述,从文章倒数第二段“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等语句也可以看出D项表述的不妥。
三、(6分)
8.C(观察,察看)  
9. B(两个“以”都为连词,表目的。A前一个“于”为介词,在;后一个“于”为介词,向。C “而”为连词,表转折;后一个“而”为连词,表递进。D前一个“因”为连词,于是;后一个“因”为动词,依靠)
四、(31分)
10.(4分)(1)河水干涸之后,征调民工挖土放在上面,花费库银十四万多两,修成了两边的堤坝。(“涸”“奇”“而”各1分,省略句1分)
(4分)(2)过去的做法是分水时让河水向南流得少,向北流得多,后却与之相反(向南多,向北少),运粮的船只经过袁口、靳口时,河道浅而阻塞,船不能通过。(“制”“乃”“反”“涩”各1分)
11.(5分)①乾隆二十六年,黄河在孙家集一带决口,运河从夏镇到南阳两边的河堤都被冲垮,李清时督促修缮。②当时有几个修缮方案,花费国库银两较多。③李清时小时看到修堤拦海造田的人的固堤方法,下令用石头堆砌在两边,在中间填入葑草,河水干涸之后,征调民工挖土方在上面,花费库银十四万多两,修成了两边的堤坝。
12.(4分)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信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
13.(4分)(1)拟人。将黄莺、桃花人格化,它们都好似与诗人相识一般,一个逞弄着美妙娇柔的歌喉,一个在春风中如从前一样灼灼盛开,它们的娇美如昔和“题诗客”错失美好而且重拾不得相映衬,这样写使得诗歌写景生动,情韵深长。
(4分)(2)诗眼是“记得”。昔日题诗客,旧地又重游,“记得”二字借桃花勾起往事,又将诗歌推进到一个深沉的人生主题,感叹世上有多少像自己一样的(崔护式的)“题诗客”寻找自己那遗落的青春梦想,而错失的人生又多么可笑可悲。“记得”二字正是诗歌由景生情的关键处,可称“诗眼”(4分)
14、(6分)(1)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3)料峭春风吹酒醒。
(4)扪参历井仰胁息。
(5)爱人者,人恒爱之。 
(7)塞上风云接地阴。
(8)莫道不消魂。
五、(4分)15.B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本题是湖北进入新课改的新题型,题型的设置和分值的分配采取的是北京卷模式,而不是全国卷(宁夏卷)模式(宁夏卷的该类题的分值是5分,且选不同的选项有不同的分值),模式的选择固然有对选择题分值(约占24%)的考虑,更主要的是对于语文这一大科,北京无疑走在全国的最前沿,对试题的分值的设置,无疑更科学,更能够指引课改的方向。B项的分析错在“对其文化内涵和文学意蕴也并不认同”。原文说:“看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可见作者虽然对事实依据不以为然,但对其文化内涵和文学意蕴还是认同的。C项,作者介绍动物学上的杜鹃鸟,其目的是用杜鹃鸟的生物性的恶劣反衬杜鹃的文化意蕴的美,从而突出散文的主题“文学手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16.[答案] ①相对诗词、传说的片段引用,“姑嫂鸟”这一民间故事则为完整叙述,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杜鹃鸟传说的美好意义。②“姑嫂鸟”的故事,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解析] 分析作者的写作用意可以从内容和结构这两个层面分析。
内容上:(1)从故事本身说,《姑嫂鸟》通过杜鹃鸟的叫声的附会表现潮州人美丽勤劳和这种美的毁灭,这则凄婉哀伤的故事能引发人们的同情,体现出文学作品的美;(2)《姑嫂鸟》的较大篇幅叙述,与文章对诗词的引用,这样一简一繁,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极大地丰富了杜鹃鸟的文化意蕴,增强了文章的内涵;(3)作者罗琅,作为潮阳人,18岁离家赴香港,对潮州流行的民间故事,自然是耳熟能详,笔墨之间,洋溢着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
结构上:承上启下,既承接前文的杜鹃啼声凄厉悲切,常触动游子思家归心,又为后文作者的议论作铺垫。
17.[答案] ①文章以“杜鹃啼”为线索将杜鹃啼叫的时间,杜鹃啼叫的悲切状况,以及杜鹃鸟啼叫声的附会情况结合起。②文章以“杜鹃啼”统帅文章引用的诗词和传说故事,将其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解析] 本题涉及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对于结构的考查,湖北试卷的命制者似乎情有独钟。历年的高考现代文设题,大都会有此种类型。结构是解读文章的一种快捷的途径,设计此类的考题,似乎也无可厚非,不足的是第17题也涉及了部分结构的内容,显得有些重复之嫌。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线索(文眼),二是段落层次。答题套路是:文章以“××”为线索(文眼),先写××,再写××,然后写××,最后写××,一线串珠,层次清晰。
18.[答案] 示例一:文学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凡鸟,但在文学中却发生了变化。文章引用贺铸词《忆秦娥》句“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和唐人诗句“杜鹃枝上月三更”,烘托了杜鹃鸟啼的凄美。啼血化花的传说,用杜鹃花的美丽衬托了杜鹃鸟的美好。杜宇望帝和“姑嫂鸟”的传说,则赋予杜鹃鸟道德和情感意义。上述诗词和传说,赋予杜鹃鸟美好外形和高尚品格,美化了杜鹃鸟。把不无恶名的凡鸟提升为具有美好色彩的文学形象,显示了文学的力量。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