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 高考资源 > 宁夏高考试题 >

宁夏银川二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2013-09-12 09:32:58
银川二中2013届高三月考试题一语 文
                                   
一、             论述类阅读(3题共9分)
谈文化
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物质文化,是人类对物质的利用的形态,通常体现在人的衣、食、住、行领域,因此也包括了生产力形式;中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精神文化,主要是以物质为媒介表现精神的形态,包括艺术、科学、宗教、制度、礼仪、风俗等等;深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哲学文化,是渗透在前两层文化中的观念、意识和哲学。
人类自劳动有了剩余,社会开始出现阶级和阶层,生产有了分工,因而需要有文化并且可以有相对的精细和粗糙之分,于是在同质文化的中层和表层遂有了雅、俗之别。表、中两层文化覆盖着、并体现在一个民族全体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把经过更多加工、比较细腻、涉及人较少的文化称之为雅文化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反之,为俗文化。
任何社会文化的雅与俗往往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社会上层(执政者和知识阶层)往往向社会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雅文化),包括将自己的文化通俗化以扩大对全社会的影响;同时,出于猎奇或调节的目的而从俗文化中汲取营养。社会底层往往出于仰慕而仿效雅文化,即所谓上行则下效;同时,俗文化又以其质朴清新吸引社会上层,俗文化的有些部分逐渐被雅化。
文化根本性的功能是调节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世与未来的关系。俗文化往往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但却是“自在”的。雅文化是人为的,相对于俗的约定俗成,可以说是俗的“自觉”。社会组织形式脱离了部落、部族阶段有了国家以后,执政者为了维护社会的完整和稳定,往往把有些俗文化加以整理、提炼,形成雅文化。礼及其仪式的规定就是最明显的事例。
在中国长期的阶级社会中,礼是为维护农业社会等级制度、保证政权统一和社会稳定而形成的关于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在礼的贯彻实施过程中,其中所包含的思想观念也因其具有神圣的意义而随之向四方扩散。礼既然有很强的继承性,有历时进行微调而无巨变的、体现和贯穿在礼中的观念意识,自然就成了民族文化的主导。礼属于中层文化,而且是体现深层文化最为充分、直接的部分。
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雅与俗之间的互动互制是民族文化前进的内部动力。
1.下列对“雅文化”和“俗文化”的关系的解说,准确的一项是  (3分)(   )
A.雅文化和俗文化都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怎能有不能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
B.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民族文化前进的内部动力来自雅文化与俗文化的相互制约。
C.从礼及其仪式的规定可见,有些俗文化通常经过整理、提炼进而形成雅文化。
D.社会上层向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社会底层仰慕仿效雅文化,致使一部分雅文化逐渐变成俗文化。
 2.对文中“自觉”和“自在”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在”是说俗文化是自然生成、自然存在的,它的形成与人们的生活关系不是不密切。
B.俗文化能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但不带有教化目的,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的形成无指导性。
C.雅文化因为是一种“自觉”的结果,所以它属于精神文化,能调节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名种关系。
D.雅文化是俗的“自觉”,表明它是人们出于某种目的和需要,对有些俗文化加以提炼而成的。
3下列推断符合原文内容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雅文化和俗文化虽然通过接触、互补、交融,能促使各个文化沿着自己的道路向前发展,但不能推动民族文化的整体进步。
B.当整个社会不再了解、欣赏、关心俗文化,也不再了解、欣赏、模仿雅文化时,表明社会阶层的对立已经较为严重。
C.随着社会的发展,雅文化不断地影响俗文化,俗文化逐渐被雅化,最终会消除雅俗之别,形成雅俗共赏的统一文化。
D.外民族的文化如果长时间地占领和影响某个民族,它们也会按照文化的规律,由表及里,抵制、抵消该民族文化深层的影响。
 
二.古诗文阅读(30分)
(一)  古文阅读(19分)
种世衡初营清涧城,有紫山寺僧法崧,刚果有谋,以义烈自名。世衡延置门下,恣其所欲,供亿无算。崧酗酒狎博,无所不为。世衡遇之愈厚。留岁余,崧亦深德世衡,自处不疑。一日,世衡忽怒谓崧曰:“我待汝如此,而阴与贼连,何相负也?”拽下械系捶掠,极其苦楚。凡一月,濒于死者数矣,崧终不伏,曰:“崧,丈夫也。公听奸人言,欲见杀,则死矣,终不以不义自诬。”毅然不顾。世衡审其不可屈,为解缚沐浴,复延入卧内,厚抚谢之曰:“尔无过,聊相试耳。欲使为间,万一可胁,将泄吾事。设虏人以此见穷,能不相负否?”崧默然曰:“试为公为之。”
世衡厚遗遣之,以军机密事数条与崧曰:“可以此藉手,仍伪报西羌。”临行,世衡解所服絮袍赠之曰:“胡地苦寒,此以为别。至彼须万计求见遇乞,非此人无以得其心腹。”遇乞,虏人之谋臣也。崧如所教,间关求通遇乞,虏人觉而疑之,执于有司。数日,或发袍,领中得世衡与遇乞书,词甚款密。崧初不知领中书,虏人苦之备至,终不言情。虏人因疑遇乞,舍崧,迁与北境。久之,遇乞终以疑死。崧邂逅得亡归,尽得虏中事以报。崧后官至诸司使,至今边人谓之“王和尚”。
 元昊之臣野利,常为谋主,守天都山,号天都大王,与元昊乳母白姥有隙。岁除日,野利引兵巡边,深涉汉境数宿,白姥乘间乃谮其欲叛,元昊疑之。世衡尝得蕃酋之子苏吃曩,厚遇之。闻元昊尝赐野利宝刀,而吃曩之父得幸于野利,世衡因使吃曩窃野利刀,许之以缘边职任、锦袍、真金带。吃曩得刀以还,世衡乃唱言野利已为白姥谮死,设祭境上,为祭文,叙岁除日相见之欢。入夜,乃火烧纸钱,川中尽明。虏见火光,引骑近边窥觇。乃佯委祭具,而银器凡千余两悉弃之。虏人争取器皿,得元昊所赐刀。及火炉中见祭文已烧尽,但存数十字。元昊得之,又识其所赐刀,遂赐野利死。野利有大功,死不认罪。自此君臣猜贰,以至不能军。平夏之功,世衡计谋居多,当时人未甚知之。世衡卒,乃录其功,赠观察使。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