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 高考资源 > 吉林高考试题 >

2015吉林省实验中学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5)

2015-02-10 11:39:44


参考材料:
《清明二绝》注释:
①卷地风,猛烈的大风。市井声,街市上喧闹吵杂的声音
②危坐,端坐。③晚日,夕阳。④媚,美好的风光。
赏析:
《清明》是一首心灵的小乐曲。作者巧妙地通过风势由猛而微,描写了清明一天中情绪的微妙变化。外面大风猛烈,传来街市上阵阵喧闹的噪音时,抱病的陈与义正襟危坐,表明他心情烦乱,无法悠然自得地欣赏春景。到了傍晚,夕阳斜照,已是日丽风和,杨柳轻摇,于是诗人陈与义高兴起来,晒窗赏景,明媚春光尽收眼底,引起诗人陈与义无限喜悦。写来曲折、含蓄,清新可喜。
 苏堤清明即事
注释: 
①苏堤,元佑间苏轼官杭州刺束时建于西湖
②梨花风,古代认为从小寒至Ⅱ谷雨有二十四番应花期而来的风。梨花风为第十七番花信风。梨花风后不久即是清明。④笙歌,乐声、歌声。④属、归于。
⑤按,古人极重清明节,有“朝朝清明,夜夜元宵”之说。该 意境与周密《曲游春》词“沸十里、乱弦丛笛。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相似。
⑥苏堤,宋元佑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所筑,横亘西湖 
⑦即事,歌咏眼前景物
⑧梨花风,梨花为第十七番花信风
⑨吴惟信,字仲孚,霅川(今浙江吴兴)人。南宋后期诗人。
译文: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们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婉转,春色依旧
把佳节清明的西湖,描绘得确如人间天堂,美不胜收。
赏析
2015吉林省实验中学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2
(2)(6分)竹叶在全文中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题目中,第二次是水桶中,第三次是河流中。
第一次,作者以竹叶作题目,有象征人物命运,暗示作品主题的作用;
第二次,小说开头部分,竹叶出现在水桶中,起开展情节的作用。秋子把竹叶放在水桶中,给小男孩当船玩,目的是为了留住小男孩在院子里,好让他妈妈谈事情。
第三次,小说中间部分,竹叶出现在河流中,起发展情节转换情节的作用。也起暗示人物命运陡转直下的变化。
(3)(6分)
秋子是一位备受命运打击、苦难深重而改变着痛苦着的普通女子。
命运多难。小时得小儿麻痹症,左脚不能正常走路;战争结束了,婚事取消了。
抱有希望。订婚后,非常卖力的锻炼走路,以至于脚根都起了泡。
坚毅忍受。长大时,放弃婚嫁的希望;为了未婚夫的弟弟,忍痛走了极远的路;婚事取消后,没有哭闹,只无耐地看别人家的房子。
(4)(8分)
参考答案一:
小说的结尾,没有明确的结果,这是作者匠心独运的表现。
    秋子的婚事,虽然没有明确交待未婚夫死活,也没有交待婚事的取消与否,但秋子的婚事肯定结束了。这个悲剧性的结局是肯定的明确的。作者正是通过这个没有明确结果的方式,表达秋子的无法排谴的郁闷和忧苦,表明秋子的悲愁无法了结,只能承受着。
参考答案二:
小说的结尾,没有明确的结果,这是作者的思想局限的体现。
作者借秋子的命运,表达的其实他自己的悲观消沉的心理情绪。秋子的婚事,不管是未婚夫战死了,还是秋子被退婚了,都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秋子的婚事结束了,悲苦的结局是固定的;当秋子与小男孩及其妈妈分别后,内心的悲伤无法排谴,只好看邻居的房子,看房子也没有结果,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对命运的无限深沉的绝望。从而给小说蒙上了一层浓密的悲观情绪。
12. ⑴D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A、C不给分。A项,说林语堂天性叛逆不妥。B项,文中没提林语堂做官受到别人排挤。 C项,林语堂研制打字机失败一事意在表明他的乐观。
⑵不可以删去。①第二自然段点出了林语堂不讨好当局,也不讨好任何人的正直耿介,是人物性格的重要特征②第二自然段是林语堂正直性格在文章方面的表现,与下面的例子不同类③第二自然段领起下文的介绍,引出对抗警察,开除胡适,主动辞职等正直耿介的事例。
⑶①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对中国人讲外国文化,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是中外闻名的学者。②著作颇丰。③曾编撰英汉词典。④将英文单词“humour”译
2015吉林省实验中学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23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