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 高考资源 > 江西高考试题 >

2016焦作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3)

2016-03-09 10:19:15


    商大爷常说黑头这东西有报恩之心,懂事,知道怎么“做事”。商大爷这种在老店里干了一辈子的人,讲礼讲面讲规矩讲分寸,这狗合他的性情,所以叫他喜欢。
    可是,一次黑头惹了祸,而且是大祸。
那些天,商大爷家西边的厢房落架翻修,一帮泥瓦匠和木工搬砖运灰里里外外忙活。黑头没见过这场面,如临大敌,浑身的毛全竖起来。但又不能出头露面吓着人,便天天猫在东屋前,连盹儿也不敢打。七八天过去,待到上梁那天,众人使力吆喝,把大梁抬上去摆正,跟着放一大挂雷子鞭,立时引来一群外边看热闹的孩子连喊带叫,拥了进来。
    黑头以为出了事,突然腾身蹿跃出来,孩子们一见这黑头花身、凶神恶煞般的怪样,吓得转身就跑。外边的往里拥,里边的往外挤,在门里门外砸成一团,跟着就听见孩子又叫又哭。
    商大爷跑过去一瞧,一个邻居家的男孩儿被挤倒,脑袋撞上石头门墩,冒出血来。邻居家大人赶来一看不高兴了,迎面给商大爷来了两句:“使狗吓唬人——什么人?”
    商大爷是讲礼讲面的人,自己缺理,人家话不好听,也得受着。一边叫家里人陪着孩子去瞧大夫,一边回到院里安顿受了惊扰的修房的人。
    这时,扭头一眼瞧见黑头,心火冒起,拾起一根杆子两步过去,给黑头狠狠一杆子,骂道:“畜生就是畜生,我一辈子和人好礼好面,你把我面子丢尽了!”
    黑头挨了重重一击,本能地蹿起,龇牙大叫一声,那样子真凶。商大爷正在火头上,朝它怒吼:“干吗,你还敢咬我?”
    黑头站那儿没动,两眼直对商大爷看着,忽然转身夺门而去,一溜烟儿就跑没了。商大爷把杆子一扔说:“滚吧,打今儿别再回来!”
    黑头真的没再回来。随后一天两天三天过去,影儿也不见。商大爷心里觉得好像缺点什么,嘴里不说,却忍不住总到门外张望。    
    又过两天,西边的房顶已经开始上泥铺瓦。院门敞着,黑头忽然出现在门口。这时候,商大爷去隆昌上班了,工人都盯着手里的活,谁也没注意到它。
    黑头两眼扫一下院子,看见中间有一堆和好的稀泥,突然它腿一使劲,朝那堆稀泥猛冲过去,“噗”地一头扎进泥里,用劲过猛,只剩下后腿和尾巴留在外边。
    待商大爷下晌回来,工人收工时,有人发现这泥里毛糊糊的东西,拉出来一看,大惊失色,原来是黑头,早断了气,身子都有点发硬了。
    大伙猜了半天说了半天,谁也说不清楚它怎么死的什么时候死的。半天没说话的商大爷的一句话,把这事说明白了:“我明白它,它比我还要面子,它这是自我了结。”随后又感慨地说:“唉,死还是要死在自己家里。”                 (选自2015年第4期《收获》)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论模样,黑头太丑,白底黑花,花像烂墨点子,让人恶心;壮实后“白牙更尖,红
舌更长”,但既不咬人,也不吓人,让人觉得很安心。
B.商大爷是个敦厚老实的汉子,从小当学徒当伙计,知道世道的艰辛,一看见四处流
浪、瘦得可怜的黑头就动了心,模样丑不丑根本不碍事。
C.小说以黑头撞死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黑头闯祸后
离家出走的悬念,还彰显了商大爷的粗暴和自私,颇具艺术匠心。
D.小说描写细致传神,黑头认真地看家护院,想做报效有恩于自己主人的好狗却不可
得,被误解,被驱赶,直至一头撞死,期间的内心挣扎,让人唏嘘不已。
E.发生在黑头和商大爷之间的故事既温馨又伤感,对黑头除了同情却又不得不肃然起
敬,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时社会伦理道德的忧虑与反思。
(2)商大爷常说黑头“懂事”,知道怎么“做事”,这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3)小说在刻画商大爷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中有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对比与映衬,请结合小说内容找出一两处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历史深处的徐永昌
    徐永昌,这是一个人名,也是一个签名。
    1945年9月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将军,率领中国代表团来到了东京湾,代表中国政府接受日本投降。在58岁之年,徐永昌登上了人生最高点,留下了千秋万岁名。  
    二百多名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到了现场,记录这一人类历史的重大时刻。有记者请徐永昌对国内的人说几句话。他说:“今天是要大家反省的一天,假如他的良心告诉他有过错误,他就应该勇敢地承认过错而忏悔。”在举国欢腾之际,这番话有点不合时宜。5年后,徐永昌解释自己为何会说这番话:“说到日本侵华,自前清同治末年起,已经七十余年,在这长久的时期中,我们的国家未能做到自固吾圉的必要措施,这是我们应该忏悔的。”
    东京湾受降后,胜利并没有让徐永昌开怀许久,在他心中,有着各种忧虑。抗战时目睹国军各种败仗,他总结原因为国军“训练太差,风气太坏”;在东京受降后,他游逛日本,发现当地即便遭到美军轰炸,但日本警察依然守岗如常,民众肃然有序,当地报纸直接报道投降之事,并不掩饰。对此,徐永昌感慨地说:“日本之兴,可计日而待矣。不实在、无纪律之国民,将来困苦必较日本为大。”    
    作为将领,徐永昌没有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军队,他一直是帮人“打工”,用现在的话说,他是一位“职业经理人”。在这个位置上,他“义”字当头的士人作风,可谓展现得淋漓尽致。
    归附阎锡山后,徐永昌认为中国不需要内战了,于是自解兵权。做了山西省主席后,他的旧属建议重组旧部军队,或者在重要机关安插“自己人”,以掌握山西的实权。徐永昌一口拒绝了,“我们是要做事,只问能做事不能,非组织机关用几个自己人才是做事。在别人如办丧事的时候,我们亦万不可办喜事”。他没有乘人之危,令山西保持了稳定。
    无论是立身还是治军,徐永昌都显得相当严正。他终身不吸大烟,并且连纸烟都不碰。约束部下也一样严,在他的军队中,绝对禁赌、禁大烟、禁扰民。不过,严正不意味着谢绝性情。比如他在军中并不禁止部下喝酒,理由是人到了20岁以后,就很难有“天人交泰”的状态出现,要达到这种状态有两个途径,一是靠学问,一是靠饮酒。但学问修养到“天人交泰”的境界,很难,而饮酒是最方便的途径。
    徐永昌身上的士风,使他赢得了各巨头的尊重。他告诫内弟刘步瀛:“要决心在社会做事,必先拿定个帮人的主意,与人同事,必决心不做第一个露脸人。”他并不认为位居他人之下是坏事。有一次,他和人讨论何为人才。有人认为“居人下者无人才”,徐永昌不同意:“人生短暂,是否人才,何能以一时权位衡量,要能在历史上认定才算。我们读史,至伊尹放太甲,周公辅咸王,试想他们君臣之间孰为人才,或者说何者才高?孔子栖栖遑遑,周游列国,未得其位,而史迁称之为‘至圣’,后代帝王尊之为‘先师’,民间社会奉之为‘素王’,岁时祭祀,庙食千秋。假如当时有人以其无权无位,谓非人才,岂不大谬!”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