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 高考资源 > 江苏高考试题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试卷(2)

2013-12-15 22:36:30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有国有家者,        ▲   ,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②风之积也不厚,      ▲     。                       (庄子《逍遥游》)
③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    ,所宜深慎。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④    ▲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⑤    ▲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⑥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       ▲          。          (欧阳修《秋声赋》)
⑦寄意寒星荃不察,      ▲    。              (鲁迅《自题小像》)
⑧我自横刀向天笑,       ▲     。           (谭嗣同《题狱中壁》)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 题。
锄 禾
  找到李根生,是在他家的玉米地里。跑这么远的路,李根生并没有任何欢迎的表示,只是淡淡地看我们一眼,继续锄他的苗。 
  说心里话,我不怎么喜欢李根生,如果不是主编的死命令,我是不会跑到这荒郊野地里来采访李根生的。 
  上个月,市资源局的一个副局长被“双规”,没曾想拔起萝卜带出泥,副局长的“双规”案成了一起窝案,唯独下面一个叫李根生的科长独善其身,这成了市里的一大新闻。主编觉得其中肯定有可挖掘的深层次的东西,就布置我们一定要采访到李根生。 
  本以为小菜一碟,没想到李根生极不配合,我们去了他单位好几次,都吃了闭门羹。有一次,本来已经把他堵在办公室里了,他却说“没什么可说的”起身而去。于是,我们只好趁着星期天他回老家的机会.偷偷地赶了过来。 
  看着他不紧不慢锄苗的样子,我心急如焚。我说,李科长,如果今天你不接受我们的采访,那我们只好这样了,你去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 
  李根生抬头看了我们一眼,他的额头上已经出汗了。他说,你们这样,会让我分心的。
  我说,那我们也没别的办法,你总不能让我们跟你到老吧。 
  李根生笑了笑,他的笑很淳朴,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他科长的身份,我根本看不出他是城里人。李根生说,本来就没什么可说的,你们让我说什么? 
  我说,就谈谈在那样的环境里,你为什么能经得住诱惑?我冲摄像师使了一个眼色,他打开了摄像机。 
  李根生停了手里的锄头,然后擦了一下头上的汗水说,你们知道,我原来是个农民,如果不是上学的机缘,我依旧是一个农民。 
  我点点头,期待他继续说下去。 
  我们这里原来很穷,只是近几年才有了一些改变。你们知道吗?我上学时的费用大部分都是我的父老乡亲给我凑起来的呢。 
  我觉得他有些跑题,便赶紧打断他,还是谈谈工作上的事情吧。 
  李根生摇摇头,没接我的话茬.而是继续说,父亲送我上学的时候,曾千叮咛万嘱咐,毕业后一定要做个堂堂正正的人,否则对不起背后父老乡亲那些期盼的眼睛。李根生叹了一口气说,做了一辈子农民的父亲,其实他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我刚当上科长没多久,就有很多的销售商请我吃饭。那些饭局规格很高,用我父亲的话说,吃那样的饭菜是要折寿的。但是我都参加了,尽管我不想参加,可有些时候你是身不由己的。 
  我点点头,这样的经历我也曾有过。 
  有一年,一个销售商不知道怎么打听到了我父亲的生日,竟然跑到我的老家,也就是那里,李根生指指不远处的村庄。那一次,父亲极其惊慌地把我喊回了家。因为匆忙,我还借了一辆汽车。从我进家门,父亲的脸色就没有晴过,甚至对我开回家的汽车都没有正眼看一下。下午,他非要带我去给玉米间苗。一个下午,我们父子基本上都没有说话,快傍晚的时候,我们收工回家,看着那些被除掉的玉米苗,我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可惜”。没想到父亲却说,没什么可惜的,不除掉它们,那些苗也长不大,它们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行。 
  晚饭的时候,父亲把我的几个姐姐也喊来了,他当着我们的面拿出了存折,那样子好像要分家产了。然而不是。父亲说,我老了,不知道哪天就进黄土了,今天,当着你们大家的面,我把这些存款交给你们大姐,让她代为保管。正在我愣怔的时候,父亲又说,老二,你不要怪罪我,你是家里唯一的男孩,本来应该把这些存折留给你的,可是我担心以后你有事情说不清楚,还是交给你大姐好一些。 
  李根生顿了顿,脸色绯红。 
  转天返城的时候,父亲抱出了那个销售商送来的烟酒,他一边往车厢里放,一边说,不是自己的,看着不舒服,把这些还给人家。还有,下次回来的时候,不要开别人的车,真想开的话,咱自己攒钱买一辆。 
  那一路,我的心情你们是无法想象的。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养成了回老家的习惯,我觉得,只有在这样广阔的天地间,才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这个世界,有时是需要清醒的。
  我看了看摄像师,他的表情凝重,显然他被李根生打动了。 
  我的回答完了,可能会让你们失望。李根生挪动了一下双脚说,回去跟你们的领导说一下,与其费这么大的力气采访我,不如把注意力放在源头的遏制上。这个世界,一个人是改变不了什么的。 
  告别李根生,我和摄像师一起往回走。摄像师自言自语道,假如不间苗的话,你说这些玉米会长成什么模样?我看着大片的玉米地说,根本就没有假如这一说,难道你想让这些庄稼都变成野草吗? 
远处,李根生仍在埋头锄着禾苗。
11.小说的标题“锄禾”有哪些含义?(4分)
12.小说的主人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试作简要概括。(4分)
13.小说刻画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作简要分析。(6分)
14.小说刻画李根生的形象时,采用了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交错的叙述方式,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 ~17 题。
中国文学演进中的相反与相成因素
在中国文学的演进过程中,有一些相反相成的因素,它们的互动作用值得注意。
例如,俗与雅之间相互的影响、转变和推动。《诗经》中的“国风”本是民歌,经过孔子整理,到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并加以解释之后,就变雅了。词在唐代本是民间通俗的曲子词,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变得雅了起来。宋元时期当戏曲在市井的勾栏瓦舍中演唱时,本是适应市民口味的俗文学。后来的文人接过这种通俗的文学形式加以提高,遂有了《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这类精致高雅的作品。在俗与雅之间,主要是俗对雅的影响和推动,以及由俗到雅的转变。由雅变俗的例子也是有的,宋代有些诗人有意地以俗为美,表面上是化俗为雅,实际上是将本来高雅的诗变俗,在俗中求得新的趣味。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