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 高考资源 > 江苏高考试题 >

江苏省海门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试卷(6)

2013-11-18 07:41:41


13.①站长与大碱滩:赞美了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恪尽职守的精神;②鹰雕与女孩互救的故事:表现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主题;③女孩和站长:强调了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付出,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理解帮助。(6分,每点2分,其他角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4.① 紧扣文章谈佛陀的顿悟,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② 拿佛陀顿悟和作家写好文章类比,说明搞文学要有禅意,也需要天分。③ 引用经典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6分,每点2分)
15.① 要有信仰,要懂得敬畏。② 要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③ 要有写作的天分,也要有后天的修养。④ 要把写作当成精神的需要,不必刻意追求写惊世骇俗的上品。(6分,写到3点即可)
16.① 禅给世人带来精神上的慰藉。② 禅颠覆了儒家思想对古代文人的牵制。③ 禅给作家强大的精神力量,渗入作品的禅意提高了文学作品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意识。(6分)
七、作文(70分)
17.参考立意
小和尚:辩证看待目标实现与过程中有意义的事情(如要学会欣赏美好,应该适时给美好让路等;那种为事业放弃亲情、友情等做法,极端功利,不可取)  
老和尚:爱惜苍生;    透过表象看到本质,看到事物的美好;自己内心美好,以己(仁心)度人
双方结合:欣赏美好(要有欣赏美好的心灵)分享美好  呵护美好(关注的热情);  人和自然的和谐是最大的和谐
文科加试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8~20题。(10分)
18.志也/为人也/论屈子辞者/其斯为观其深哉/文丽用寡/扬雄以之称相如/然不可以之称屈原。
19.战国,《九章》《 九歌》《国殇》《橘颂》《天问》《招魂》《哀郢》《湘夫人》等( 2 分)
20.有“志”和“为人”;文丽用不寡(意不寡)。(2 分)
【 参考译文】 
太史公在《 屈原传》中评价道:“为屈原之志而悲。”又说:“读屈原的诗没有不流泪的,都像见到了屈原的为人。”论“志”和“为人”,评论屈原辞赋的人,观察理解屈原太深了啊。“文丽用寡(文章语言华丽,却内容空洞,作用小)”,这是扬雄评论司马相如文章的话,不可以用这句话来评论屈原的文章。屈原的辞赋能使读者产生忠于祖国痛恨邪恶的情感。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1.AE(A.应为北京城中的大茶馆只剩“裕泰茶馆”一家了;李三是要求涨工钱。E. 华盛顿是“政治革命匪徒”,马丁·路德是“宗教革命匪徒”)
22.(1)① 高老太爷专横冷酷,思想腐朽。② 觉慧、觉民等受五四新思想影响的年轻一代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了激烈的斗争。③ 这个封建大家庭中以克定为代表的“败家子”奢侈的寄生生活耗空了家底。( 4分,答对1点1分,答对3点4分)
(2)①指的是刘备吞吴失计,发动夷陵之战,(1分)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1分)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千古遗恨。(1分)②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到夔关,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1分)夷陵之战中,刘备兵败,陆逊追至夔关,遇此阵,有气如云,从内而起。(1分)陆逊入阵后不能出来,后被孔明岳父黄承彦放出。(1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3.① 实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分工细致,平易暖和;② 工于整体布局,多样变化中保持统一,展现出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的特点;③ 亲近自然,园林与居室互补。(每点2 分)
24.长城是古典建筑中时间和空间概念的完美结合,也是局部和整体和谐统一的典范,体现了长城永恒的活力。(3 分)
25. ① “二川溶溶,流人宫墙”:两条河流流人宫墙,与建筑自然融合,自然景色与建筑相得益彰,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②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建筑讲究整体和谐,对称工整,精工细作,与周围环境有机融合。(每点3 分;诗句1 分,分析2 分)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