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 高考资源 > 河北高考试题 >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一中2014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试卷(5)

2013-12-25 12:03:33


观点二: ①“身份的变换”超出了人们的通常思维,读者就像小说作者一样,听完故事,还是不明真相;②读者眼睁睁地看着人称的颠倒最终竟变成了英雄与叛徒之间身份的转换,感觉不合常理;③“身份的变换”不能使读者在短时间内明白作者的创作意图,无形中增加了读者的阅读负担。
四、实用文本类阅读
12(1)C、E。(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
(2)①王蒙喜爱、感谢、和眷恋在新疆的那段岁月。②王蒙最老实的作品《这边风景》填补了中国小说创作的历史空白。③作家创作的泉自现实生活,以及作家的灵魂和才华。④人要有更高远的志向和宏大的眼光。(每点1.5分,得分为整数)
(3)①热爱生活:16年的新疆生活让他收获很多。②老实规矩:能认真搞好自己的创作。③意志坚定:勇于在如海的人生中击浪八千里。④为人坦诚:能真诚地给有中国梦和文化梦的人提出忠告。(意思对即可,三点以上给6分)
(4)示例:长篇小说《这边风景》写于“文革”期间,是王蒙在最最困难的时期回到写字台前,在生活不可摧毁、文学不可摧毁、世界不可摧毁的信念支撑下创作完成的,为他自己的中年填补了一个空白,为我们国家的文学创作填补了一个空白。这启示我们,生活不会停滞,我们不要因生活的变化而兴趣全无,心灰意冷,乃至破罐子破摔,而要敢于释放自己的喜怒哀乐之情,并且学会在痛苦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如此对待生活,生活才够充实,生命才有意义,也才会有令人感动,眷恋的地方。(言之成理即可)
五、基础知识与语言运用
13、D.14 、D【解析】A、成分残缺,应该在“全国统筹预算”后”加“制度”。B项不合逻辑,句中的“生活用品”包含了前面的内容; C.动宾搭配不当,“养成”与“精神”不搭配;  15.C
16、(6分)①意思要简明扼要 ②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 ③还要年说明的对象
17、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利,刺耳的呐喊,是由性格锐利、强悍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的且战且退的孟子最先爆发出的,这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五、作文  
立意:围绕尊重、平等、拒绝偏见等角度写作即可。
【参考译文】蒋乂,字德,是常州义兴人,移居河南。蒋父天性敏锐,七岁时,见到庾信的《哀江南赋》,读过两遍就能背诵。外祖吴兢任史官,蒋火年幼时在外祖父家学习,得到他的书,博览强记。成年以后,融会贯通群书,有修史的才能,司徒杨绾特别器重他。蒋将明在集贤院任学士,正值战乱兴起,文史图籍错乱,蒋将明禀告宰相请求引荐蒋乂进入集贤院,协助整理排列。宰相张镒也很欣赏蒋乂,委任他在集贤院担任低等的官职。蒋又整理编排图书一年多,分部别类,得到完善的图书两万卷。二次升迁为王屋县尉,担任太常礼院修撰。贞元九年,升任右拾遗、史馆修撰。德宗重视这一职务,先在延英殿召见他,随后就任命了他。
(德宗贞元)十八年,调任起居舍人,转任司勋员外,都兼任史官的职务。皇帝曾登上凌烟阁,看见左面墻壁毁坏剥落,题写的文字模糊残缺,每行仅剩下几个字,叫人抄录下去问宰相,宰相中无人知道。皇帝立即派人召蒋乂,蒋乂回答说:“这是圣历年间的《侍臣图赞》。”接着在皇帝面前背诵补充,不漏一字。皇帝感叹说:“即便是虞世南默写《列女传》,记诵的功夫也超不过蒋乂。”适逢有诏令询问神策军建置始末,中书省查考没有结果,当时集贤院学士很多,没有能回答出的。于是前去询问蒋乂,蒋乂逐条陈述十分详细。宰相高郢、郑珣瑜感叹地说:“集贤院有人才啊!”第二天,皇上下诏让蒋乂兼管集贤院事务。父子先后担任学士,儒者认为是很荣耀的事。
不久,改任秘书少监,再次兼任史馆修撰,与独孤郁、韦处厚撰修《德宗实录》。因为有功劳升任右谏议大夫。裴垍被罢去宰相,而李吉甫厌恶裴垍,因裴垍曾任史馆监修,因此授任蒋乂太常少卿。过了很久,调任秘书监,多次受封为义兴县公。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懿。
蒋乂长期在朝廷任职,任史官达二十年。每当朝廷上议论重大政事,宰相不能裁决时,总要向他咨询,蒋乂依据经义或旧典参议时事,他的应对得当确切详实。当初因这样做而受到礼遇,但最终也因此而触犯了权贵近臣,仕途阻塞不能升任显要的官职。然而生性纯朴正直,遇到权臣执政,常常多年不得升迁。曾上疏指责裴延龄的罪恶并抗拒王叔文,受到当时人的推崇。蒋乂刚成年时就立志学习,到老不厌倦,即使是严寒酷暑,书卷也不离开面前,因此能通晓百家学问,特别详知前代沿革。家中藏书达一万五千卷。蒋乂原名武,宪宗时因进见皇帝,请求说:“陛下今天息武治文,群臣应当顺承皇上旨意,请皇上允许我改名叫乂。”皇上很高兴。当时朝廷讨伐王承宗战事刚刚结束,蒋乂担心天子锐意用武,也借此委婉劝谏。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