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 高考资源 > 高一试题 >

佛山高中2013年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答案(3)

2013-08-24 12:20:03


19.下列对全诗的评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与友人春秋佳日登高赋诗、一起饮酒写诗的美好场景,怡然之乐令人向往、眷念。
    B.全诗语言自然质朴,既无华丽辞藻,也无细致的雕琢,但表意含蓄,意蕴深邃、绵远,引人深思、感慨。
    C.全诗取材自然,结构紧密,所写的看似独立的琐事,实则环环相扣,浑然一体,令人回味不己。
    D.本诗与《归园田居》(其一)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通过描写山村的宁静、优美来表现诗人忘却尘网之苦、尽享田园之乐的生活。
20.诗人“移居”后感受到了怎样的生活乐趣?主要有哪些具体体现?(4分)
四、本大题6小题,共2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11分)
鱼书
柯灵
    生活是最容易改变人的。近几年来,投身在都市的大洪炉中,思想习惯,不知不觉的逐渐改变。是变好了?是变坏了?①自己也说不清,但有些习性的更易却显而易见。例如写信,我从前是很勤快的,现在却变得非常懒散因循。因为自己笔头日疏日远,朋友的来信也目见稀少,门前冷落,绿衣人踪迹久疏。偶然在风晨月夕,想起那些风流云散的故旧,便不禁引起一缕深沉的寂寞。
    在这光怪陆离的社会里,利害冲突常使朋友间产生隔膜,使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为之蒙羞。但友情在任何时候,都是可珍贵的东西,古往今来,多少扣人心弦的故事,都建立在无垢的友谊之上。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友情,是生涯中的“一盏明灯”,可以照亮“灵魂的黑暗”,使“生存有了一点光彩”。而鱼书往返,正是友情的具体表征。
    近代文明对人类的恩泽是可感的,因为它填平了多少人间缺陷,邮政的发明就是一例,它缩短了心灵的距离,天涯海角,变得近在咫尺。
    人是情感的动物,或者因为长期融洽无间的相处,或者因为意气相投,一见如故,都会产生一种情感的丝缕,把双方的心牢牢地系在一起。但聚散无常,即使亲如家人,也难免彼此参商,天南地北,各奔前程。离别情绪,使人产生依恋和怀念,是很自然的事。有了殷勤的绿衣使者,形体隔绝的痛苦便可取偿于精神的密接。千里睽违,只要借几行雁羽,便能将一曲衷情,寄与远人,使彼此快如觌面。
    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给朋友写信,接读朋友的来信,除了极少的例外,是一种难得的愉快。给远在他乡的友人写信,仿佛剪烛西窗,促膝长谈,心情畅适,近乎薄醉。故人久阔,忽然尺素飞来,那种乍来的喜慰,温暖的感觉,也很难找到近似的境界相比。漂泊异乡、流浪海外的游子,邮差就是客中最亲切的朋友;爱侣的情书,不用说是无价之宝了。报刊编辑看读者的来信,虽则素昧平生,也常可以领略些推心置腹、推诚相与之快。
    写信不是著书立说,特定的读者限于一人。其中也许会有问题的研讨辩难,多数总是为了交流情愫,互诉起居动定,娓娓而谈,笔致真挚,词意恳切,字里行间,感情自然流露,无拘无束。因此古今中外,不少私人的书简,竟成为文学的隽品,有些文学作品,也用书信的体裁写成。
    许多人喜欢珍藏亲友的来信,因为信里保存了一些生命的痕迹,他日翻阅,宛如重温旧梦。我一向粗疏,缺少这类细腻感情,最近整理旧箧,却翻到了偶尔存留的几封旧信。欣然捡出,重读一遍,其中也确有些值得吟味的人生小景。
    有一位发信人是我的好朋友。他比我年长,敦厚善良,我在困难中受过他热情的帮助,一直对他心怀感激。但因为观点分歧,终于渐渐产生隔阂,形迹疏远了,感情冲淡了,重读他深情的旧信,我感到由衷的抱憾。志同道合,知音难得,当然是最理想的境界;志趣不同,本该互相尊重,各行其是,不妨害真挚的友情,但事实上常常会闹得不欢而散,这真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
    另一封信,包含着一个曲折的际遇。在故乡,我有一位学音乐的青年朋友,我六年前第一次来上海,当一个小刊物的编辑时,他作了一首歌曲寄来,发表后我把刊物寄给他,就在那歌曲边上空白处信手写了几句,代替写信。不久,我为生活驱使,回到了故乡。一年多以后,这首歌曲却又无意中到了我手里。原来上海有一家艺术服务社正在登报招聘音乐人才,那位年轻的无名音乐家,因为失业,投书应征,信里就附了这首歌曲。结果名落孙山。那艺术服务社里,我正好有个熟人。他和无名音乐家是不相识的,看见歌曲上恰巧有我的附言,便把它寄给我。他在信里说:“真是无巧不成书!当初你把这首歌曲寄给作者的时候,你想得到它会几经游泳,兜这么个圈子以后,又会到你手里吗?”②这确是一种巧合,在背后穿线的是生活问题。朋友间境遇相差不远,这样的偶然凑合,在如烟的世事中,大概也并非是怎样的奇迹吧!为了怕触动无名音乐家的不快,我也终于没有使这首歌曲物归原主。
    最后读到的是一封匿名信,其中表露的却是一种社会的病态。那时我在故乡县城的教育团体里找到了一枝之栖,那职位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办事员,收入仅堪维持温饱,只是比较清闲,自然有人看得眼红。我任职不久,就收到一封匿名信,淋漓尽致的辱骂,一直从祖宗三代骂起,十足表达了我们这个古老国家的“精神文明”,信里最要紧的,却不过是打了密圈的一句话:“如不快快跑回家去,你的狗命就要难保!”一个办事员的位置,竟要以生命为代价,也可见这世界上生存竞争的剧烈了。这种恶礼,③却只能算是例外,不过世乱如麻,人情鬼蜮,例外的事却着实不少,匿名恐吓,投书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摇尾乞怜,都利用了鱼书雁足,这真是对人类尊严和良心的最大凌辱!在不合理的世界,是什么东西都会变质的。
    近几年来,大概因为忙于生计,少年心性渐趋收敛,给朋友写信的事,也日就荒疏起来,偶然执笔,总是寥寥数行,叙事的成分多,抒情的成分少。所用的信笺信封,也是随手拿来,信笔涂去,反觉得从前那样的力求精致,未免有点无谓了。但对朋友的来信,我还是一样的翘首云天,希望它们常常给我带来温情和欣慰。“从不谒人贪客过,惯迟作答爱书来”,正好为我的心情写照。
    (一九三六年四月十五日)
2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文介绍了书信的来历及发展,热情地赞美了书信中所饱含的人间真情,希望人们能经常鱼书传情。
    B.划线的①②③句中的前后词句都存在明显的自相矛盾,这些矛盾虽然不是作者的笔误,却充分表现了当时还年轻的作者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生的体验存在着思想上的苦闷彷徨。
    C.作者在流畅的现代汉语的行文中自如地穿插着文言词汇,不仅使所要表达的意思言简意赅,而且产生一种文雅、含蓄的修辞效果。
    D.结尾一段作者虽说还盼望朋友的来信,但他已对生活失去了热情,对人情已变得淡漠,对写信已经完全没有了兴趣。
22.下列对几封信的内容及用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封信写与好友分道扬镳的无可奈何,这让作者感悟到友情的长久不只取决于情感还取决于志趣。
    B.第二封信写对朋友不幸际遇的深切同情,让命运近似的作者也产生了被“生活驱使”的伤感,感悟到命运的不可预测。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