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 高考资源 > 高二试题 >

湖北黄梅一中2013年高二下学期语文试题答案

2013-05-08 10:28:38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卷面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在密封线内填写清楚。
3.第Ⅰ卷各题答案填机读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考生只交机读卡和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臃肿yōnɡ zhǒnɡ  废圮fèi pǐ     轻佻qīnɡ tiāo   酗酒xù jiǔ 
B、睥睨pì nì        讴歌ōu ɡē     缄默jiān mò     痊愈quán yù
C、箴言zhēn yán     酝酿yùn niànɡ 狂飙kuánɡ biāo  梦呓mènɡ yì
D、宁谧nínɡ mì     抹煞mò shā   贵胄ɡuì zhòu    诙谑huī xié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执著          慈详       兑现       俊采星弛
B.服侍          忖度       纨袴       恬退隐忍
C.谛听          嫡亲       央浼       黄梁美梦
D.惫懒          彤云       撕打       冒然行事
3、下列句子中画线的的成语或俗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赏,称他的文章如天马行空,有特色。
B、面对王进华同学一家的不幸遭遇,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不一会儿功夫,捐了三千多元钱。
C、潜入毒犯内部抓毒枭,其危险性不亚于火中取栗,但李队长主动请缨,不顾个人安危,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D、王蒙的新著《青狐》的确是一本优秀小说,我读着读着,经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精到的描写感动,时不时地拍案而起,击节叫好。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合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C.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给人家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D.“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白求恩大夫说,“我要立刻做手术。”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中长篇小说有《老人与海》《战地钟声》《永别了,武器》等,短篇小说有《在桥边》等。
B.《炮兽》节选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雨果的长篇小说《九三年》,这是雨果最后一部小说。
C.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课文《娜塔莎》选自《安娜·卡列尼娜》。
D.《骑桶者》是匈牙利作家卡夫卡写的一篇表现主义小说。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变形记》《城堡》等。
6.选出曹雪芹原文与脂砚斋的批评对应正确的一项(  )
①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肉叫着大哭起来。
②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
③黛玉也哭个不住。
④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
a、傍写一笔更妙           b、书中人目太繁,故注明一笔,使观者省眼
c、自然顺写一笔           d、写天下疼儿女的神态
A.①d  ②a  ③c  ④b                     B.①d  ②c  ③a  ④b
C.①a  ②d  ③b  ④c                     D.①d  ②a  ③b  ④c
二、阅读理解。(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题。
以进士及第第一人为状元始于唐,第二人称榜眼,始于北宋,第三人称探花始于南宋,元、明、清科场上沿用之,此说原由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中考明:“世称进士廷试第一甲三人为状元、榜眼、探花。按状元之名,唐已有之,自武后初试贡士于殿前,列其等第,其居首者因曰状头,亦曰状元。……榜眼之名起于北宋无疑。……北宋时第三人亦呼为榜眼,盖眼必有二,故第二,第三人皆谓之榜眼,其后以第三人为探花,遂专以第二人为榜眼耳。……宋南渡后固以第三人为探花矣。”(见该书卷28《状元榜眼探花》)。 
然近人屡有提出异议,声称进士及第第二人称榜眼,第三人称探花,系南宋《梦梁录》贻误所致。台湾学者侯绍文所著《唐宋考试制度史》第三编《唐宋以来科举之放榜》:“《梦梁录》所记,榜示三鼎甲,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谓系宋朝之制。以作者吴自授系南宋人,似乎可以取信者。……其实考之宋代榜示,则《梦梁录》三鼎甲之说,大可怀疑。”邓嗣禹在其《中国考试制度史》第二编《宋之考试制度史》中,把怀疑的理由说得很明白:《梦梁录》为辑出之书(按: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不识孱后世之制否?”
因辑本出自清人之手,而怀疑《梦梁录》记载之真实性,终究是推测之辞。今据宋人记载,予以考实,以榜眼为进士及第第二人,探花为进士及第第三人之称呼,确始于宋。赵翼谓始于南宋,笔者以为还可以提前,始于北宋神宗熙宁六年之后。
的确,北宋初期,进士及第第二人、第三人皆可称“榜眼”:如真宗咸平元年(998年)进士及第第三人朱严(见《宋会要辑稿补编》页336((举子》),王禹偁有《送第三人朱严光辈从事和州》诗云:”赁船东下历阳湖,榜眼科名释褐初。”(见《小畜集》卷11)则第三人也可称榜眼。然而,南宋人赵彦卫所撰《云麓漫钞》卷3写道:”世目状元第二人为榜眼,第三人为探花郎。”这又反映了两个事实:宋人状元可包括进士第一、第二、第三人,但已有向第一人专称状元、第二人称榜眼、第三人称探花之定型化转变。问题的关键是,这第三人称探花,始于何时?探花,原名为探花郎,始见于唐。唐进士及第后,照例筹钱举行期集,于杏园赏花会时,挑选进士中年龄最少者二人为探花郎,使赋诗。宋初沿用,及至北宋神宗熙宁六年(1033年)状元余中乞罢宴席探花。缘此,南宋戴植,在《鼠璞》中推论道:“熙宁余中为状元,乞罢宴席探花,……恐因此讹为第三人。”其意为,自熙宁六年罢探花郎后,探花之名,遂变为进士第三人之称呼了。按此说,即北宋后期,榜眼、探花遂逐步定型为进士第二人、第三人之俗称了。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