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 高考资源 > 北京高考试题 >

2015北京朝阳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3)

2015-04-08 06:46:02

  9.用斜线( / )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见有举进士者,人多贵之 贵:看重
  B.而又黜于中书 黜:降职
  C.尤非相悉之辞也 悉:了解
  D.主上不得怡 怡:快乐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衣食不足,谋于所亲
  ②然后见知于天下
  ③人尤谓之才
  ④以为必俟工人之剖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1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困不知变,以至辱于再三
  身处困厄而不懂变通,以至于多次参加考试均失败受辱
  B.有司者好恶出于其心
  主持考试的官员重在考查应考者人品的好坏
  C.肯与夫斗筲小人决得失于一夫之目
  怎么肯和才识短浅的小人在庸夫俗子面前一争高低
  D.足下无为为我戚戚也
  您不必为我过于忧伤
  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韩愈在十六七岁时,认为做官就是为他人谋福利,到二十岁之后,认为做官不仅仅是为他人,这与他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有关。
  B.韩愈两次参加博学宏辞科的选拔求官都失败后,心中郁闷不平,认为博学宏辞科考试中的应试文章就像歌舞滑稽戏艺人的语言。
  C.崔立之在来信中将韩愈比作献玉者,认为他的璞玉必须经过加工磨砺,才能扬名天下,即使过程中多次遭遇挫折也应毫不动摇。
  D.韩愈自信,潜心研究总结自己人生经验中的得失,就能被当权者举荐任用,上可以得到卿大夫的职位,下也可以做个地方官员。
  14.孟子提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韩愈在《答崔立之书》中也多次表达了类似的想法,请选取其中的一处简要概括和评价。(6分)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9分。
  15.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⑴—⑷题。(19分)
  水龙吟 秋兴
  吴则礼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①。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咤。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②。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把茱萸细看,牛山③底事,强成沾洒。
  注释:①贳:读shì,赊欠。②社:一种民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③牛山:《晏子春秋》载,齐景公登牛山,流涕曰:“美哉国乎!若何去此而死也?”
  ⑴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阕“秋生”句和“澄江”句,交代了时节,描写了环境特点,营造了悲凉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苍鬓”句,描写了词人两鬓斑白,人生老迈,漂泊孤苦,只能靠自己种地养鸡糊口,连喝杯浊酒也要赊欠的困顿境遇。
  C.“把茱萸细看”与王维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异曲同工,遥想了故乡亲人对身处远方的诗人的思念。
  D.整首词所描写的萧萧落木,雨后澄江,云水萦舍,月下江树的景象,画面感极强,表现了词人独具匠心的构图能力。
  ⑵词结尾句“牛山底事,强成沾洒”,借用齐景公登牛山而悲泣的故事,来抒发时光易逝的人生悲叹。下面诗句中与这句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4分)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诗经·卫风·氓》)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E.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⑶下阕写词人酒醉“欹眠”后,有“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一句。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这一句。(5分)
  ⑷根据提示写出诗文的原句。(8分)
  “头上纶巾醉堕”写词人借酒浇愁。酒,在古典诗词中往往与忧愁相伴。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① , ② ”之句,刻画了送别之际,宾主举杯,想要将离别之情与杯中之酒一饮而尽的场景;范仲淹在《苏幕遮》中有“ ③ , ④ ,化作相思泪”之句,借酒抒发相思之愁;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低吟着“ ⑤ , ⑥ ”,将自己的苦闷与释然都融在这一杯酒里。当然,也不乏借酒助兴的作品。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 ⑦ , ⑧ ”,写出他在辞官归田后,和家人团聚的温馨与快乐。

 四、本大题共7小题,共2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2题。
  燕台何处
  自从迁居北京朝阳门外的金台路,脑际常常浮起一个疑问:这金台路的名字因何而起?难道这一带果真是两千多年前燕台的遗址吗?一位同住在此处的同志写文章,每每在稿末注上“×年×月于京郊黄金台”字样。我曾问他是否考证过,他笑而不答。恐怕他亦未必掌握确凿证据,“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大约也是寄托一点向往之意吧。
  想那燕台两千余年前初起时,至多不过是一座黄土垒成的土丘,上面有点砖木结构的简单亭台而已。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接待当时的一位高级知识分子郭隗,这件事连同郭隗以讽喻形式讲的那个用重金收买骏马尸骨的传说, 甲 了两千余年,燕台也被后世诗人美称为“黄金台”了。
  黄金台的政治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实际使用价值。在漫长的旧时代,它曾使多少读书人艳羡过,咏叹过,做过无数回美梦;也曾使多少不得志的文人墨客感慨过,哀伤过,发泄过满腹牢骚。唐初陈子昂登幽州古台,是否就是这座燕台呢?诗人没有留下说明,不得而知。但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千古名句,确是表达了多少苍凉沉郁的情怀。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