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 高考资源 > 北京高考试题 >

2015北京东城区普通校零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综合能力测试(二)】(4)

2015-04-06 11:19:46

24. 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6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 微写作(10分)
以下是一幅有关“碰瓷”的漫画。近几年,“碰瓷”现象越来越多,“碰瓷”一词在人们的心里变得越来越敏感。据说,清朝末年的一些没落的八旗子弟,手捧“名贵”赝品瓷器,故意让人“碰”碎,借机敲诈勒索。久而久之,人们就称这种行为为“碰瓷”。


请从以下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
①请描述你看到的这幅图画。要求内容充实,语言生动。
②请针对近年频繁发生的“碰瓷”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要求有理有据。
③如果你是驾车人,被“碰瓷”,你该如何处理。要求内容具体,措施合理合法。
26.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50分)
(1)①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
②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崔卫平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不少于700字。
(2)2015年1月,权威媒体发布《2014年中国图书消费报告》,报告中显示图书消费量较去年有明显增加,且报告标题中,用“消费”代替了去年的“阅读”。对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同学甲:消费量的增加体现了国人阅读量的增加,全民“阅读”是可喜的事。
同学乙:我不认同。消费量的增加并不等同于阅读量的增加,图书消费了并不意味着阅读了。
同学丙:是的,阅读无法用数据衡量。“消费”是商业用语,而“阅读”是人文词汇。
同学丁:“消费”与“阅读”的背后到底反映着国人怎样的价值取向?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不少于700字。


【试题答案】
1. 赏灯(观灯、挂灯、放灯、猜灯谜等)  灯(2分)
2. 曹雪芹  《红楼梦》(2分)
3. 马致远  公正  圆明园(3分)
4. C(3分)
5. (4分)答案要点:比喻1分,内容2分,语言1分。
6. (5分)答案要点:①确立学习目标(2分)②持之以恒,执着追求(2分)③达成学习目标(1分)。
7. B(晡:日落)(3分)
8. D(3分)  9. C(3分)  10. A(3分)
11. 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  一蓑烟雨任平生(3分)
12. (8分)
(1)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节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近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5分)
(2)不能勉强别人做有违自己内心的事。(意思对即可)(3分)
13. B(3分)。解析:A. 模(mó)型  目不暇接  C. 关注  D. 直接
14. C(3分)。原文第⑤节为“产生与实际环境几乎完全一样的全息立体视觉效果。”
15. CE(4分)。解析:A项无中生有,根据第①节内容可知,我国手机产业只是得到赞誉认可,并未摆脱现状;B项偷换概念,第⑧节“这将促使各类……连锁反应。”中,“这”指代“全息技术在三个层面实现突破”,不是“全息手机”;D项理解绝对,根据文意可知,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仅限于技术的掌握和运用。
16. (4分)答案要点:
①思维创新(另辟蹊径,在视觉显示等方面做起文章);
②技术革新(全息显示、隔空触控、人眼追踪);
③质量上乘(全息手机凭借其出色的性能);
④营销造势(美国消费电子展——CES获奖造势)。
17. A(3分)  18. B(3分)
19. (6分)答案要点:
①韩剧注重文化创新(或韩剧不断升级换代)(2分),结合材料解析(1分);
②韩剧精心呈现人们渴望的的纯洁与纯美(或呈现文化对人的关注)(2分),结合材料解析(1分)。
20. C(3分)。高高在上,形容领导者不深入实际,脱离群众。
21. 故不积跬步  其孰能讥之乎(2分)
22. (5分)①这几行诗是围绕中国而言,以此来印证弥尔顿博览群书、学识渊博;(1分)
②引出下文,为后文写作品要想“高致”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铺垫;(2分)
③丰富文章内涵,引发读者对在创作中生活和学识的重要性的深切思考。(2分)
23. (6分)答案要点:①弥尔顿的顽强、坚韧、不屈不挠的人格魅力。(2分)
②弥尔顿诗中所体现的革命精神和学识,他的政治斗争,他的学识。(2分)
③作品中体现出的影响他人的精神品质。(2分)
24. (6分)①留恋:一方面留恋故居,另一方面留恋弥尔顿的精神品质。(4分)
②惋惜:作者对这样一位崇高的诗人不被世人所熟知而惋惜。(2分)(意思对即可)
25. 略。
26. 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余若水先生,名增远,是明朝崇祯癸未年的进士。他的兄长余武贞先生,名煌,是天启乙丑年廷试的第一名,担任翰林院修撰。余若水初出做官,便得到淮安宝应知县一职。当时,东平伯刘泽清率兵驻守淮安,强令知县向他行属下之礼。若水不服从,到任刚一个月,就辞职回家了。丙戌年,清兵渡过长江,余武贞先生走到东桥跳江自杀。余若水悲伤国家灭亡,痛惜兄长过早地死去,望着江水放声哭泣,立下重誓不再北渡,从此就不在城市中现身。
余若水虽然是进士出身,但家中非常贫困,住在三间破旧的房子里,房子不能遮风蔽雨,鸟鼠不时出入。他在房子旁边租了二亩田地,亲自带领家人耕种来养家,经常到断粮的地步,妻子儿女安然自乐,没有怨恨的神色。官吏们敬重他的节义,就一起去慰问他,也极少有人能见到他,(或:他也很少出现)有的人就在门外行礼后离开。绍兴守道沈静澜,是他同年中进士的朋友,依仗交情深厚,殷勤拜访,余若水称生病推辞。沈静澜就假托探病径直入内,进了门就看到余若水躺在一张胡床上,胡床破烂不堪,床边有一张无腿的小桌,桌子四角用破瓦支撑着。听到朋友进来,想起身跳墙逃走。沈静澜已经预先考虑到这点,就邀请同年中进士的四五个人和他一起去的。看见余若水从床上起身要逃走,他们就一齐上前拦住他,对他说:“若水!人生在世应该有朋友和亲戚,你为什么如此(决绝地)逃避呢?”若水说:“我并非隐居避世而自命清高的人,只是自己觉得福分浅薄,不能与世人融洽相处,姑且一个人按照自身的方式安然生活,长久地做一个农夫到死,就很满足了。现在你们如此显耀地来拜访我,还要盛礼款待我,这会让别人认为我避名是为了求取名望,不是我的愿望。”朋友们都席地而坐。他尘灰满面地坐在墙角,朋友们环视屋内,屋内有一个甑放在土台上,饭还没有蒸熟;衣架上散乱地放着破旧的衣裙,其他的便什么也没有了。朋友们带着酒和器具,拿出来倒上酒,他勉强喝了两杯,硬劝他喝,他也不再举杯。朋友们谈及当世之事,他低着头好像什么也没有听到一样。即使偶尔有问答,也只是谈论天气罢了。傍晚,辞别朋友退下。第二天,朋友们准备了钱和米送给他,他再三谢绝。因为这个原因,官吏们都不轻易违背他的心意,也不敢经常去拜访他。他不进城市有三十六年。庚戌这年,没有生病而死去。家中一贫如洗,朋友们凑钱为他下葬,按照他的遗愿埋葬在他生前隐居的丁斗垄。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