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 高校招生 > 艺术招生 >

2013年浙江理工大学美术类专业招生简章(3)

2013-01-07 15:57:01


(三)报名办法
1、报名方式:一律在各考点报名时间内接受面报(不函报)。
2、报名手续:
(1)考生携带本人身份证、考生所在省(市、区)美术类专业统考合格证(或美术类专业报考证)原件及复印件,复印件粘贴在报名表指定位置;
(2)领取我校报名表,并按表上要求仔细填写(除准考证号外),字迹清楚,书写规范;
(3)考生需提供近期同底正面免冠一寸照片3张,按要求在报名表、准考证上的指定位置自行粘贴好;
(4)交纳报名考试费;
(5)考生的报考材料经审核合格后,面报时当场发给我校专业考试准考证,材料、手续不齐者,不予报名。
 
(四)专业考试(详见我校招生网公布的考试大纲)
1、考试范围及要求:
(1)速写(60分):人物(含场景),写生、默画或写生与默画相结合。
要求:①造型、比例、动态准确;②表现技法与技巧运用恰当;③画面构图合理;④8K素描纸,铅笔、炭笔类工具表现。
(2)素描(120分):人物头像,写生、默画或写生与默画相结合。
要求:①造型比例准确;②表现技法与技巧运用恰当;③画面构图完整;④8K素描纸,铅笔、炭笔类工具表现。
(3)色彩(120分):静物或风景,以默画为主,包括文字题或文字并配图题两类。
要求:①造型比例准确;②色彩关系准确;③空间关系准确;④8K水彩纸,限水粉、水彩形式表现。
2、考试时间:速写:8:30~9:00;素描:9:05~11:35;色彩:14:00~16:30。素描在速写考试后立即进行;如果使用模特,模特每45分钟休息5分钟,考生中间不休息。
3、专业考试时,考生务必持本人身份证和准考证按时入场,并自备画具、画板、颜料等。开考15分钟后,迟到考生禁止进入考场;考试30分钟后,考生方可交卷出场。
 
(五)成绩查询
考生可在3月下旬访问我校本科招生网(http://zs.zstu.edu.cn)查询专业考试成绩和该类专业校考合格线,对专业合格考生将不再另行发放专业合格证。
专业合格人数原则上按该类专业招生计划的4倍比例确定。凡专业考试合格的考生,在填报全国统一高考志愿时有资格填报我校该类专业志愿。
 
(六)录取原则
1、遵照2013年教育部及各省(市、区)艺术类招生文件有关录取规定,根据我校2013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录取。
2、考生须达到各省(市、区)组织的美术类统考成绩合格且参加我校美术类专业校考成绩合格(浙江省考生采用专业省统考成绩,不需要专业校考)。
3、凡一志愿报考并进档的考生,对专业成绩与文化成绩均上线的,专业校考成绩排名全校前30名的(专业校考成绩公布时在我校本科招生网同期公布符合条件的考生名单),直接按考生一志愿专业(专业类或方向)录取;其他不分文理按综合分排序,根据招生计划按综合分从高到低,按照“分数优先、遵循考生志愿、各专业志愿之间无级差分”的原则依次择优录取。综合分(满分750分)计算方法为:(专业总成绩折百分制×50%+文化总成绩折百分制×50%)×7.5。
4、英语单科高考成绩要求在60分及以上(满分不是150分的按比例折算)。
 
 
三、附则
(一)考生考试期间费用自理。
(二)新生入学三个月内,我校将进行全面复查,若复查发现专业复试不合格或弄虚作假者,将取消其入学资格。
(三)学费、住宿费按浙江省物价局批准的标准执行,实行学分制收费办法,入学时按学年制学费标准预收取,按年度实际修读学分情况结算。
(四)此招生简章同时在浙江理工大学招生网站上公布。
上述内容如与教育部或相关省份招生政策不符的,以教育部或省级招生政策为准。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928号(邮编:310018)【地铁:文泽路站;公交:B1区间1、B支4、K566、K320、K525、K328、K210(夜间)】
咨询电话:0571-86843333
网址:http://zs.zstu.edu.cn
E-mail:zsb@zstu.edu.cn
 
学校简介
浙江理工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理、工、文、艺、经、管、法、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浙江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市,占地面积2100亩,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63亿元,图书馆藏书(含电子图书)近300万册、中外期刊4000余种,是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下沙高教园区分中心。学校现有59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2.6万余人(含独立学院),其中研究生2600余人。
百年学府   底蕴深厚
学校前身蚕学馆创办于1897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新学教育机构之一,1964年由国务院命名为浙江丝绸工学院,1999年更名为浙江工程学院,2004年定名为浙江理工大学。学校195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900余人,其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800余人,正高职称教师200余人,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国家“千人计划”1人,国家“外专千人计划”1人,省“千人计划”3人,省特级专家2人,省级特聘教授7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0人,博士生导师53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5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30人,另聘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170余人。
学科科研   成就显著
学校拥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含工程硕士、艺术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6个省部级研究平台。
近几年学校获各类科研奖励2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鲁迅文学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省部级奖励120余项。科技工作综合指标一直稳居浙江省属高校前列。在人民网发布的2009中国大学工学100强中,我校名列第87位;2010、2011中国大学国家重大技术发明奖排行榜中,我校分别位居第12位和第15位。
人才培养   硕果累累
学校拥有8个国家特色专业,9个省级优势专业,15个省级重点专业(含建设),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一批教学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学校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连续七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组织单位”,连续两届成为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高校发起单位。学生近三年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等竞赛中获全国性奖项200余项。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