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 阅读答案 > 高中阅读 >
>

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张珏哲 阅读答案

2017-05-30 10:26:15
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张珏哲
1902年,张珏哲出生在福建一个普通的家庭。1919年,他以优异的分数考取了清华的留美预备班。张珏哲多才多艺,他热爱文学,擅长美术,但他更希望发展祖国的工业。在清华园里,他攻读机械工程,希望有朝一日能为祖国的经济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祖国不再受洋人欺侮。
一天晚上,在同学的宿舍里,他偶然发现了一本小册子,这本小册子改变了他的一生,也改变了中国天文事业的命运。这是一本普通的天文科普读物,作者在卷首写了这样一段令人心泣的言语:“天文学乃中国古学,在我国启昌独早,其研究规模,千年前即已灿然大备,惜后中落……近百年复受晚清腐败政治之影响和军阀的摧残,天文古学更日就消亡,几成绝响。诸君关心国粹,扶翼文明,想亦深同愤惜也。”读到这里,张钰哲的心微微颤抖了一下,难道中国真的要沉沦下去?难道天文古学在中国从此就要消亡了吗? 
1923年,张钰哲来到美国求学。结果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毅然放弃了追求已久的机械工程专业,转而投入了芝加哥大学天文系。
1928年,他正在美国的叶凯士天文实习。11月下旬的一个晚上,他像往常一样守候在望远镜旁,在萧瑟的寒风中注视着天上他熟悉的那些星星。在观测时所拍摄的照片上,张珏哲发现了一颗有点异常的星。经过好些天的观测,他终于弄明白了这是一颗过去没人认识、也没有人看到过的小行星。依照国际惯例,小行星的发现者有权为自己所发现的天体命名,而习惯上,多数发现者就以自己的名字来给它命名。这是由我国科学家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为这颗编号为1125的小行星取个什么名字呢?张珏哲想了很多,最终他用炎黄子孙都引以为豪的“中华”这个名字来命名小行星,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1929年夏,张珏哲获芝加哥大学天文学博士学位。他放弃了美方提供的优厚报酬,轻装返回祖国。
1937年8月,张钰哲对一项重要的太阳活动做出预报:1941年9月21日将有日全食带进入我国新疆。后来,经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证实,张钰哲率先测报的在我国出现的日全食,是全球400年来罕见的天文奇观,其观赏价值和学术价值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1941年9月21日,全球瞩目的日全食终于出现了。张钰哲和他的队友们观测和捕捉到珍贵的天文资料170多项,共摄得照片200余张、“五彩”影片20卷,重庆中央广播电台将实况通过无线电波转播到世界各地。在中华民族遭受外国侵略之时, 在中国本土上进行的这次成功的有组织的日食观测,其意义早已超出了“天文”的范畴。
1946年,张钰哲前往美国、加拿大等国考察。当他再次来到让他发现“中华星”的叶凯士天文台时,他在变星照相观测中又发现了一颗新的变星。张钰哲对天文学的贡献令外国人刮目相看,中国人的智慧令外国人惊叹。“张钰哲真了不起!中国人真了不起!”正当外国朋友庆贺张钰哲的考察取得丰硕成果之 际,国内传来了令人失望的消息:国民政府外交部突然中断对他回国路费的承担。美国及加拿大的同行们听到这个消息后异常高兴,美国各大天文台向他发来了聘请书,加州大学立克天文台破例以优厚的待遇聘他去当台长,并答应安排好他夫人的工作,但他婉言回绝了美国朋友和同行们的邀请。利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派队到我国观测日食的机会,1948年初他回到了祖国。
新中国成立后,张钰哲一直担任紫金山天文台台长。1954年他开展了小行星轨道测定、摄动计算 和改进轨道方向的计算研究工作,这些工作当时在国内都具有开创性。
1986年,84岁的张钰哲在南京逝世。遵照他的遗愿,将他的骨灰深埋在紫金山天文台内的一个极不起眼的角落,地面上没有任何标记。
(有删改)
相关阅读

首页  ┊  网站导航  ┊
wap.gaokw.com 一品高考网手机版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