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 专业选择 > 专业介绍 >

常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省级重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

2019-12-10 15:02:04

    本专业开办于1994年,历经二十余年的建设,在各个方面均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1、专业荣誉

 

1)2016年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内同类高校中首个、省内高校中第四个(前三个分别为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通过此项认证的计算机类专业。自2017年起本专业毕业生的学历受到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中国香港等19个“华盛顿协议”签约国或地区承认。

2)2016年被评为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培育)学科。

3)2014-2018年连续五年入选江苏省高等学校软件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目前本专业与阿里巴巴旗下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及人工智能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国内最大的上市软件企业—中软国际,以及慧科教育科技集团共同培养学生,并提供高质量的就业。

4)2013年入选了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校共3个)。

5)2012年被评为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全校共7个)。

6)2010年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

7)2010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

8)2006年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

2、社会评价

 

1)在武书连榜中,本专业连续六年(2012-2017年)被评为B+级专业(全国前10%-20%,全校共2个专业)。

在中评榜中,本专业连续四年(2014-2017年)被评为四星级专业(全国前5%-20%)。

2)在中评榜中,本专业连续四年(2014-2017年)被评为四星级专业(全国前5%-20%)。

3、学生培养

 

1)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尤其是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具有良好的信息安全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能力;具备解决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协作能力和国际化视野;能够在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是互联网安全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和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2)主干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及Linux应用、现代密码学、云安全原理与实践、网络对抗原理与云防护体系、Web渗透与云安全防护等。

4、学生就业

 

1)就业领域: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扎实,动手实践能力强,设计和开发经验丰富,毕业后可从事的工作和部门包括:(1)进一步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2)在信息领域特别是互联网安全领域企业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管理和营销工作;(3)在各类教育和研究机构从事互联网安全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2)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为100%。

3)本专业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为毕业生的进一步深造提供了便利条件。

5、优势特色

 

1)构建了校企合作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入选江苏省高等学校软件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为契机,本专业与阿里云、中软国际、慧科集团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主要包括:1)企业的前沿技术、课程、实际案例和企业规范全程嵌入至学生的四年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同时企业将承担不少于884学时的教学任务(包括所有的实践类环节);2)所有符合专业及企业培养要求的学生将在四年级下学期获得带薪实习的机会,并在毕业时无需试用直接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

2)紧跟社会需求,细化专业方向:通过详细调研社会和企业等对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细分了本专业的培养方向。目前确定了互联网安全方向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从而为学生的顺利、高质量就业创造了条件。

3)确定并贯彻实施“5R”人才培养理念:结合企业的培养优势,创新性地提出了“5R”人才培养理念,即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感受真实的工作压力,在真实的项目管理模式下接受真实项目的训练与实践,进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获得真实的就业机会。

4)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强:创新创业方面,本专业学生近3年入选了多项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其中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2项,省级创新创业项目4项。此外,还获得了省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2篇,省级优秀毕业设计指导团队1个。学科竞赛方面,本专业学生近3年获得了国家级奖项19项,省级奖项40余项。在最能反映本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和水平的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中,2015-2017年共获得了亚洲区域赛铜牌4枚,中国区总决赛铜牌2枚,中国区邀请赛铜牌2枚。经过ACM-ICPC训练的首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13000元。

 

  6、师资队伍

本专业具有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能够满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目前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正高级5人,副教授1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3人,常州市“831工程”培养对象4人,常州大学科技创新团队1个。

  7、学科平台

本专业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目前为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培育)学科。  

 8、教学研究平台:

 

1)省级实践教育中心1个:常州大学—中软国际实践教育中心。

2)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常州大学电子与信息技术实验中心

3)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工业自动化热工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常州市过程感知与互联技术重点实验室

  9、科研成果:

本专业近5年获得省部级科研奖项3项,市厅级科研奖项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科研年均到款300余万元;SCI及EI检索论文60余篇;授权专利8项。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